当前位置: > 健康百科 > 骨科 > 颈椎病 >

颈椎椎管狭窄症及手术治疗的进展(2)

发布: 2013-01-29 15:35:55  | 来源:现代健康网  |编辑:Alice  |查看:
4 .颈椎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的进展
日本桐田(1970)设计保护脊髓,同时广范围减压术替代传统的颈椎椎板切除术,虽疗效飞跃提高,但术后观察有切除部不稳定、粘连及瘢痕所致症状恶化。为此,服部(1971)创始Z字状骨成形的颈椎椎管扩大术,获得较好疗效。此后,相继出现各式颈椎椎管扩大术之研究。收集有关文献40余篇,尤其80年代初期以来,此手术更广泛应用与研究,手术病例数达665例,亦均获满意结果,目前手术病例估计已逾千例,现综述如下。
4.1颈椎椎管扩大术的适应证
多数作者,一致倾向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本手术适应证:(1)广范围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症。亦有认为颈椎管前后径在12mm以下。脊髓症状前躯期,由于椎体后骨刺、椎间盘后方膨胀隆起,有轻微外伤及不稳定,易发生脊髓症状,因而椎管前后径在12~13mm以下者,主张手术;(2)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所致广范围椎管狭窄者;(3)颈椎病3、4个椎间以上的多发性病变;(4)颈前路手术后,症状改善不佳,经检查分析后,有时需后路术;(5)黄韧带肥厚等。
4.2颈椎椎管扩大术的术式
4.2.1双侧开门指在双侧椎板作滑沟,保留椎板内侧之皮质,椎板中央纵切断,将其向两侧展开,似开门样扩大椎管。按此原理术式有:(1)Z字状骨成形椎管扩大术,1971年由服部创造。手术要点是切断棘突,双侧椎板用气钻磨,保留椎板内侧之皮质,呈Z字扩大,见硬膜膨隆及搏动,各椎板钻孔,用丝线固定。每1椎板需1小时,出血约200ml。1980年宫坂等报告,将上述术式变为C2-3及C7~T1黄韧带切断,C5椎板中央横断扩大椎管,C2-3、C5及 C7~T1三点固定,用棘突骨移植于椎板外缘。行手术 9例,获得满意结果。1984年富村14例等报告,棘突和椎板保持原状,两侧椎板作骨沟,按左右交叉切断椎板
及各椎间黄韧带,分左、右抬起椎板,缝合固定,行手术22例,亦取得较好疗效。1985年大岛等报告亦进行了如上近似之术式,其不同点,切断C2-3、C7~T1及中央部相邻椎板间黄韧带,行该部三点固定,侧沟不植骨。(2)双侧椎管扩大术,1977由岩崎所进行之术式,其要点:①切除棘突、两侧椎间关节内缘作骨沟,保留椎板内侧皮质骨;②正中切断椎弓,向左右展开,扩大椎管,术中平均出血550ml,手术需161分钟,1983年对术后50例随访半年~5年,无扩大部再狭窄,术后半年X线片可见椎板侧方骨沟为新骨覆盖。(3)双侧开门十中央植骨固定术,1980年由黑川设计之术式,其要点:①棘突部分切除,残余棘突正中纵切断,椎板两侧开沟;②棘突连同椎板左右展开,正中部插入骨片(棘突或髂骨),棘突孔穿钢丝固定。行手术19例,亦获较好之结果。1982年大岛等将上述术式变为①棘突一侧进人,棘上、棘间韧带与对侧项肌相连;②切断及缩短棘突,与项肌一同推向对侧,显露椎板;③扩大椎管与植骨固定,棘突反回固定。(4)双开门+人工椎板固定,1985年渡边等报告,椎板左右展开后,中央骨缺损处用陶瓷人工椎板覆盖固定。行手术9例,有待长期观察。
4.2.2单侧开门式
(1)单侧颈椎椎管扩大术,为1977年平林进行的术式,其要点:①两侧椎间关节内缘l/3处作骨沟,保留椎管侧皮质骨;②切断一侧骨沟之椎板;③棘突缓慢推向对侧。
(2)改良单侧颈椎椎管扩大术,1978年由中野将上述术式变为①两侧椎间关节内缘作骨沟;②棘突基部穿孔与椎旁肌膜缝合固定;③外露之硬膜,用脂肪片覆盖,术中平均出血520ml,手术时间为157分,术后随访40例(1984),疗效满意。
(3)单侧开门+骨块垫高钢丝固定术,1977年计开始用棘突切除,双侧椎板外缘部切断,使椎板浮起的椎管扩大术式,术后(1982),椎板压迫脊髓所致症状复发。1980年改良术式要点:①切除棘突;②分别于椎板钻孔,穿以钢丝;③椎板缺损部插人棘突骨固定。术中平均出血 390ml,手术需135~255分钟。手术14例亦为满意。
(4)单侧开门+大块髂骨片固定术,1980年松畸进行的术式,其特点为椎管扩大侧以大块髂骨片覆盖硬膜,用钢丝及螺丝钉固定。行手术34例,平均随访12.9月,疗效满意。
(5)单侧开门+上下两点骨块固定术,1985年岛等报告,为防止扩大的椎管塌陷,用切除C6-7,或 T1之棘突与 C3及 C7之椎间关节固定。结果亦较为满意。
单侧开门式椎管扩大度问题,一般扩大3~4mm,亦有以硬膜搏动或半椎板切除5mm后,椎板浮上一点为准。术中扩大7~10mm时,X线片见椎管前后径扩大4~5mm。
4.2.3椎体次全切除+植骨扩大椎管
局限性椎管狭窄者可用此法扩大椎管。
4.2.4棘突悬吊式
1979年都筑行颈脊髓、神经根广泛减压,其要点:①剥离一侧椎旁肌,切断棘突基部并推向对侧;②切除椎板及椎间关节1/3~l/4;③减压范围之棘突原位固定(颈置中立位),用黄韧带加强相应的棘上,棘间韧带。行手术27例,平均随访16.6月,症状改善。1983年有马及大森等先后报告与上述原理近似的术式,其不同点:①双侧椎板切断,棘突缩短;②棘突悬吊:有马以保存头侧棘间韧带,切断尾侧棘间、椎板间韧带,拉紧棘突与尾侧正常棘突骨钢丝固定,大森则以棘突基部钻孔穿线拉紧,与头尾侧正常棘突固定。前者手术10例,平均随访21月,后者手术35例(1985年),随访13个月,于术后2O个月,椎板切断处有骨性愈合,二者结果满意。但终因椎板切除及小关节切除影响疗效,这一术式目前极少使用。
4.2.5“单开门”术治疗颈椎椎管窄症(略)。
4.3颈椎椎管扩大术术后疗法
静卧休息,多数实行术后卧床2~3周,亦有3~4、6周,但亦有术后2~3天下地去厕所或卧石膏床。颈部装具,患者坐、立或行走时,须以颈部装具保护,严防外伤,一般术后3个月,可除去颈部装具亦有坚持使用半年者。
4.4颈椎椎管扩大术并发症
一般来说,颈椎椎管扩大术并发症极为少见。可有以下并发症:椎静脉丛损伤,上血困难致死1例;血肿2例,感染1例;扩大的椎管少数轻度塌陷;颈椎不稳定所致畸形,见于广范围减压棘突悬吊式发生率 22%(6例)最高;颈椎活动度减少,据统计发生率 66%(21例),后伸受限较多,但对日常生活无大影响。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