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唐祖宣收刘文华院长为徒
很少有人注意,癌症也是过度医疗的“重灾区”。刚发现一点苗头,就动刀手术;身体已经极其虚弱,仍在拼命化疗。其结果,患者的身体迅速垮掉,癌细胞还没清除多少,人已经不行了。所谓“杀敌八百,自损一千”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2011年,韩国将19岁以上成人纳入甲状腺癌筛查范围,当年确诊甲状腺癌4万例,是1993年发病率的15倍,一跃而成甲状腺癌发病率最高的国家。然而富有戏剧性结果的是,伴随发病率的显著增加,韩国甲状腺癌的死亡率却一直没有明显变化,每年死亡病例保持在300~400例,仅占新发甲状腺癌病例的1%。
这就是著名的甲状腺癌“海啸”,也是过度诊断逐渐进入医学界视野的标志性事件。过度诊断同样发生在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肾癌等恶性肿瘤。有研究表明:通过乳腺X线钼靶检测诊断的乳腺癌病例中,约25%为过度诊断;由胸部X线或痰细胞学检测的肺癌病例中,约50%属于过度诊断;由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PSA)诊断的前列腺癌病例中,过度诊断的比例约为60%。
过度治疗则更容易理解。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两个治疗方案之间,患者往往更愿意选择治疗更密集、剂量更大的那一个,恨不得一个月内就治好癌症。结果却是适得其反,本就虚弱的身体在治疗副作用的冲击下,快速崩溃。一些晚期癌症患者,已经没有治疗的指征,却仍坚持“生命不息,治疗不止”,导致严重的过度治疗,花着钱,受着罪,别说患者,就连医生都心痛。
其实,导致癌症过度医疗的原因,既有医生的责任,也有患者的责任,还有医院的责任。
站在医生的角度,癌症医学虽然日新月异,但是只有少数医生能够主动接受新的研究观点和治疗技术,大多数医生还是习惯沿用老方法,过于注重对肿瘤的彻底杀伤或根治,导致手术范围扩大、放化疗周期加长、放化疗剂量加大。有时为了规避风险,还不得不选择迎合患者要求,尽量满足患者诉求,造成过度治疗。
站在患者的角度,由于恐慌心理占据主导,往往失去理性的判断能力,不惜重金,奔波千里,求医问药。总是不自觉地认为化疗、放疗多多益善,只有好药、贵药、进口药才能救命。即使治疗不好或者发生了复发转移,也不会抱怨,反而会因为用尽全力而获得内心的安抚。
站在医院的角度,医疗保险、公费医疗为相应的患者群体提供了经济基础,使得他们不必过分考虑经济因素,一味追求彻底治疗。医院出于增加效益和避免医患纠纷的考虑,很容易迎合患者心理,从而诱发过度治疗。
所以我们回过头来审视,过度医疗是一个历史阶段的产物,而非单纯医院、医生或是患者的责任。当我们认清过度医疗的弊端,就应该走出“过度医疗”的泥沼。癌症远不是一蹴而就的疾病,它需要分阶段、分目标的治疗,达到一个阶段的目标,就应该停下来,歇一歇,看一看,想一想。当我们的身体做好准备,再进入下一阶段的治疗,追寻下一阶段的目标。
万物相通,许多时候,治疗癌症就和参悟人生一样,适时进退,见好就收,才是真正的智慧,才是更有可能到达成功彼岸的生命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