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主办、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承办的「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转移学术大会」于2015年12月11-13日在古都西安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为交流我国肿瘤转移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国际上的最新进展,邀请了30余名国内外知名肿瘤学专家就肿瘤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作专题演讲报告。
全体合影
周清华教授当选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为此,丁香园特别荣幸请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主任、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同时也是此次大会共同主席周清华教授和大家一起分享有关肿瘤转移领域的前沿研究与进展。
记者:周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恭喜您当选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呢?
周清华教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是中国抗癌协会下属的国家二级学会。1997年由我们国家老一辈的肿瘤病理专家吴秉权教授等创立,2000年正式成立为肿瘤转移专业学会。起初,专业委员会主要由从事肿瘤病理和肿瘤分子生物学的专家来组成,通过这10-20年的发展,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已经不断地发展壮大。
专委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们的委员经过换届已经有93人了。我也感谢国内同道对我的信任,推荐我为主任委员。但我也感觉压力比较大,前几任做得很好,我能否做好现在我也是未知数。我想我会和我们专委会的副主任、委员们以及国内的同道一起把我们的学会做好。
首先,我们要发展壮大组织,把我们会员的队伍壮大,包括学术会员、团体会员。同时,我们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完善我们的一些组织管理、议事规则的一些条例。也准备建立一个专委会自己的网站。网站建立以后,一方面是给会员、委员服务,另一方面是给老百姓做科普方面的服务,服务于大众。
其次,准备要出版一本学会的专刊。世界肿瘤转移学会有一本实验与临床转移的专刊。中国的肺癌专委会有一本《中国肺癌杂志》,也是被美国的Pubmed收录的,中国现在只有三本肿瘤期刊被收录了,在国内的肿瘤期刊里面这本是一直都是排名前列。因此,肿瘤转移专委会也准备出版专刊。同时,老一辈专家他们编写了一本肿瘤转移基础与临床的书,准备在我们这一届里把专著编写完,也包括编写英文版到国外出版。
还有就是把明年的世界肿瘤转移大会办好。2016年第16届世界肿瘤转移大会将在中国的成都召开。这是亚洲第一次获得这样的承办权,届时将会有2000多名来自全世界从事肿瘤转移基础研究、转移癌研究以及临床治疗的专家、学者云集成都,也包括欧洲的一些科学院院士,美国的科学院院士、两院院士、三院院士都将会出席这次会议。这次会议将是一个高水平的盛会。这既是对我们学术界的影响,也是代表我们国家,干不好要影响国家的形象。
另外就是争取和国际肿瘤转移学会做成姐妹学会,彼此的会员互认。比如争取这个会议承办权从2008到 2014年总共花了6时间才成功。这个好处就是对我们国家的专家学者来说更容易了解国际肿瘤转移领域的学术动态还有就是有些资源可以共享。尤其是学术方面的可以共享。比如他们的年会我们派团组团,我们的年会他们派团组团。
还可以共同召开一些Joint meeting。国际肿瘤转移学会他们也有一个专刊,如果我们的委员、会员也成了他们的会员可以免费的下载那些英文最新进展的文章。对我们国家肿瘤转移的学科发展、学术提高肯定是有好处的。争取在我们这届能做好。
最后,我们学会发展的今天是几代人做了很多努力,我们商议准备设立肿瘤转移研究的终身成就奖、贡献奖。以后如果团体会员发展得好也可以做一些继续教育培养年轻人的基金,把一些年轻的科学家、优秀人才送到国外去培养,或者临床医生送到国外去培养。
记者:我们都知道肿瘤转移一直是治疗的难点,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肿瘤转移的机制呢?
周清华教授:肿瘤转移是肿瘤领域的三大难题之一。这三大难题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没有很好的早期诊断的方法。第二部分就是肿瘤发现时已属于局部晚期的占40%左右,这部分的问题是治疗疗效不好。第三部分就是转移,这是最大的难题。
到今天为止,肿瘤转移的机制仍然不清楚。我个人认为肿瘤转移很多一部分是先天的遗传决定的,还有一部分是遗传因素也就是易感性决定的。因为肿瘤的起源不只是单克隆,还包括多克隆。可能里面有些克隆的肿瘤细胞不容易转移,而有些容易转移。
它们在进化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改变获得转移潜能,或者是先天赋予了它们一定的转移潜能,它们在进化过程中会提高转移潜能,这个过程中间涉及到原发肿瘤从母体脱离、侵袭、发生形态学的改变,然后要分泌一些侵袭因子,要穿过局部进入毛细血管然后在血液中间循环,再穿过毛细血管到达靶器官或者靶组织在那定植下来找到归宿,最终还要在这里繁衍后代,也就是说形成转移瘤。
这整个过程每个阶段、每个步骤都是多基因、多步骤、多信号通路来调控参与的,涉及侵袭转移相关的基因,也涉及免疫学的因素,比如免疫逃逸。如果免疫正常就会对这些异常的细胞攻击,把它消灭掉。如果病人有免疫的缺陷或者患者免疫功能进一步功能降低,它不能识别、不能清除这些肿瘤细胞,则有可能导致肿瘤转移的发生。。肿瘤转移的免疫学机制十分复杂,至今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以前的所谓「种子与土壤」的学说也不能完全解释它的转移过程。
肿瘤转移还存在器官的异质性问题,比如前列腺癌主要转移部位是骨头,乳腺癌绝大部分也转移至骨头,而肺癌转移至骨头的比例就要低得多,但往大脑、肝脏淋巴结转移的机会就高的多。因为不同的瘤种有很大的异质性。同一个瘤种在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个体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就是先天遗传赋予了它的这些异质性或其他的潜能,在它的进化过程中可能又发生了另外的改变。所以导致了肿瘤的转移。
记者:我们知道现在精准医疗和基因检测特别火,您是肺癌研究领域的大专家,那么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又是如何实现精准治疗呢?
周清华教授:所谓精准治疗,我个人认为应该还要加三个字「个体化」。在东方人群中同样是女性,同样是腺癌,同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19外显子的突变这个已经精准到一个基因的外显子了。但是在10个人中间,同样的病理类型,同样的基因突变,同样的位点突变,用同样的药物都是作用于EGFR-TKI抑制剂,比如说易瑞沙、特罗凯或者艾克替尼,但是这10个人疗效差别可以很大。所以不是单一精准到一个基因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并且由于个体差异,在基因表达及其他信号通路中,除了自身通路,通路旁路(crosstalk)也会对其活化有影响。如果把这个通路抑制了,其他的通路旁路会活化,甚至导致耐药性产生,导致化疗无效。比如 TKI 抑制了以后,再用化疗药效果不好。
那么我们就是要找出这种不同个体的差异性,针对这种差异来进行个体化治疗。比如说都是局部晚期肺癌,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液体的基因检测查循环肿瘤细胞,根据循环肿瘤细胞不同个体的阴性或者阳性采取不同的治疗,甚至未来可以针对不同个体的特殊的一些基因改变设计,根据个体和不同人群不同个人的药物治疗方案,设计治疗方案以外还可以设计单独的药物。
记者:您刚才提到了血液检测,目前在进行基因检测时,临床的金标准是组织检测,但目前也有对血液等进行检测,那您觉得这些液态检测的方法是否可信呢?
周清华教授:长期以来肿瘤的诊断金标准是病理。但是肿瘤的标本获取很大一部分是有创的,要么手术取下来,要么通过穿刺等其他的有创的检查。这个就制约了如精确诊断、正确诊断、病理诊断。因为病理诊断不同,治疗方案是不一样的。
这些年来液体的分子病理的出现给肿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手段和新的方法。肿瘤的循环血液肿瘤细胞检测,肿瘤细胞DNA的检测,唾液的一些标志物的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标志物的检测、分子检测,尿液的、大便的、分泌物的相关检测等都应运而生,像雨后春笋。很多项目或者很多技术的发展会促进肿瘤的治疗的发展。这些技术也会给病人带来好处。
这些可以减少有创检查,避免造成肿瘤播散,而且会给病人带来更多的益处。这个应该是一个发展方向。未来很有希望。当然,新的技术和新的药物都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和完善的过程。
丁香园:我们都知道您是我们肺癌领域治疗的大家,能不能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目前肺癌治疗领域的进展?
周清华教授:肺癌目前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手段:
一是外科手术,就是通过外科医生的手把肿瘤和受侵的组织、器官以及区域淋巴结做整块的完整的切除。这属于局部治疗。但前提是做手术的时候没有远处转移或者亚临床转移,或者手术没有造成新的亚临床转移。因为手术是有一定的考究的。做得不好有可能造成医源播散或者转移,这是外科。
二是内科治疗,包括化疗,就是用化学药物,细胞毒的药物去杀伤肿瘤细胞。这是一种全身性治疗。
第三种是放疗,放疗也是一种局部治疗,它不是全身治疗。
第四种是近十年出现的分子靶向治疗,以 EGFR、TKI 为代表的一些药物,现在有很多新的药物出来了,比如ALK。另外这两年最大的进展就是PD-1/PD-L1通路的抗体的出现给肺癌的治疗带来了一个新的方法。
外科的问题就是它是有创的,给病人会造成创伤,要切除组织器官。还有就是有些晚的它无能为力,比如侵犯心脏、大血管等等。当然,在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可能不一样,这个就跟医院的软件条件、硬件条件和医生的临床能力是有关系的。这是它的缺点。
化疗的优点是全身治疗。但是它的缺点主要是两大:一是除了杀伤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照样损伤,第二就是到今天为止没办法克服耐药,一般用到三、四个周期化疗以后就没有效果了。分子靶向药物好处是相对来说是有选择性的,相对的选择性。它是一种小分子,是作用于一定的细胞里面的一定的靶点,不管它是靶向于血管也好,靶向于胞内的靶点也好相对来说毒性要低一些。
不管是外科、放疗、化疗、分子靶向治疗,最重要的一定是基于分子生物学的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或者精准医疗。我非常强调个体化。比如说查循环的肿瘤细胞也好,循环的肿瘤DNA也好,或者是其他方法也好这样就减少了病人治疗方面的痛苦,也减少了整个医疗经费的支出,也减少了整个社会资源的不必要的浪费。
由于各种治疗手段都有它的局限性。因此整合各种治疗方案及多学科参与。我最后要讲就是个体化的、精准的、多学科整合的肿瘤学综合治疗这才是肿瘤治疗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记者:今天非常感谢周教授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的采访能让更多的临床医生、患者能够了解到肺癌治疗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希望您刚才谈到的个体化的、精准的、多学科的、整合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向能被更多的同道用于临床实践。
周清华教授:谢谢你们对我们专业委员会的支持,对我们肿瘤界,以及对我们病人的多方面的支持,还有你们对肿瘤学的科普知识的普及、宣传对老百姓有很多帮助。
记者:谢谢周教授,祝您工作顺利!
内容转自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