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健康百科 > 现代家居 >

灾难过后 心理治疗别忽视

发布: 2012-08-09 20:32:55  | 来源:现代健康网  |编辑:李欣  |查看:
本文相关:
收藏

    车祸后,他不分昼夜地看VCD

    小明16岁,念初三,是一起特大交通惨案的幸存者。

    尽管在那次事故中他毫发无损,但对他来说,那天早上发生的事,就像一场永远无法忘记的噩梦。每讲述或回忆一次,都是一种刻骨的痛。为了躲避记者甚至其他朋友的询问,他躲回了乡下老家。小明讲述时总是低着头,时不时地深呼吸一下:“……我回头去看,看见那个大货车直冲进我们的队伍,我的同学都倒下了。因为天黑看不太清楚,等我跑过去,见到我的同学全在路上趴着。我想救他们,可是当时没有一个有声音的。我吓坏了,拼命地跑到前面去叫其他班的老师和同学。

    “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就会看到这一切。我努力不让自己去想,可是我做不到,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班18个男生就死了15个。我不想再回学校,也不想上学了。我只求不要让我再回忆这一切,太痛苦了!”

    小明的母亲说:“这些天,孩子一句话也不说,晚上也不睡,整夜地坐着,要不就一个人到村口来回走,要不就买一大堆VCD回来,不分昼夜地看。”

    心理医生点评:小明表现出来的症状,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种症状的引发事件往往具有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争、被强暴、地震、凶杀、车祸等,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和强烈的无助感。发病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大多数人于一年内恢复,少数人持续多年不愈,成为持久的精神病态。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反复重现创伤体验——无法控制地回忆受创伤的经历,反复出现创伤内容的噩梦,反复发生错觉或幻觉,或在幻想中,生动地体验创伤性事件的重演。

    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难以入睡或易惊醒,注意力集中困难。

    持续回避——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事,避免参加可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避免去可能引起痛劳回忆的场所。

    相对于其他死去的同学来说,小明是幸运的,毕竟在一般人看来,他活 下来了,并且毫发无损。可是在小明看来,他可能觉得自己比那些同学更痛苦,因为目睹那么多朝夕相处的同学死亡,带给他的冲击是巨大的。他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那次灾难事件,屡次从噩梦中惊醒。同时,为了让自己不要深陷其中,被痛苦记忆压倒,他选择了让自己沉溺在VCD影碟中,不想思考,不想睡觉做梦,希望借影碟中的故事来冲淡自己脑海中的痛苦画面。但是,这种消极的逃避只会让他远离人群,更加孤独、忧伤。

    地震逃生,他从此不敢坐电梯

    在一次大地震中,33岁的阿成被困在废墟中长达4个小时,面对死亡的威胁,他很害怕。好在救援人员及时赶到,他得以安然脱险,不过从此在心中留下了阴影。一次,他到外地出差,住处忽然停电,黑暗中,他顿时感觉呼吸窘迫,巨大的恐惧感袭来,恍如又被埋在了废墟下。以后,这种幻觉逐渐加重,恐惧如影随形,他不敢再待在封闭的环境里,到哪儿都要把门打开,也不敢坐电梯。

    心理医生点评:阿成也算是幸运的,但是地震时被困的感觉,已经在他心中打下了烙印。封闭空间跟死亡的感觉紧密相连。致使他极度害怕封闭空间。他这种症状属于神经官能症中的幽闭恐惧症(密闭空间恐惧症)。

    幽闭恐惧症是对封闭空间的一种焦虑症。幽闭恐惧症患者在进入狭小、黑暗的空间,例如电梯、车厢或机舱时,可能发生恐慌症状,或者害怕自己会发生恐慌症状。恐慌症状主要有:呼吸加快(换气过度)、心跳加速(心悸)、脸发红、流汗,感到窒息、头晕等。

    洪水噬儿,她屡屡看见孩子从窗户进屋

    30岁的阿香,在一次洪灾中失去了两个孩子,洪水到来时,她正好不在家。好些年过去了,到现在,她还是会经常梦到死去的孩子,每次看到和自己遇难孩子年龄相仿的小孩,她便止 不住悲痛、自责,很长一段时间都会郁郁寡欢、茶饭不思。她经常说:“孩子那 时候肯定很害怕,要是当时我没有出去就好了……”阿香在家里,即使是大白天也要挂上窗帘,若不挂窗帘,就会出现在洪灾中丧生的小孩要从窗子进来的幻觉。每当与人谈起过去的经历,她都失声痛哭。

    心理医生点评:阿香的表现属于抑郁症中的病态性哀恸反应。作为罹难者家属,在面对失去家人亲友的痛苦时,有人可能陷入重度忧郁症状态或哀恸反应,阿香的表现就是不断自费,有极明显的罪恶感。失眠、食不下咽与逃避社交活动等伴随症状也同时自现。他们的痛苦程度非常重,持续时黪也可能特别长,有些还可能有自杀倾向,需要特别小心。

    危机发生后,如何渡过心理难关

    灾难作为一种重大的危机事件,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危机干预,指的是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一般而言,遭逢剧变的人,随着时光流逝,会出现三个阶段的反应,各个阶段的主要问题和症状有所不同,各需要有与之相对应的处理方式。

    急性期(危机发生之后的当时):刚受到冲击的人,会激活体内的动物本能反应,采取紧急应战或者逃逸(fight or flight)的做法,在极短的时间内,要决定如何保护自己的生命。当然,也会有一部分人当场麻木,不知该作何反应。

    在此时,辅导者需要提供简单、直接的安抚,就像是关爱他们的父母,如告诉当事人,“我一直在这儿帮你”,轻轻触摸他们,给他们递吃的、喝的,等等。总之,尽量让他们感觉温暖、安全。

    亚急性期(危机发生之后的一两天到一两个月):以焦虑、紧张不安的表现为主,这期间常出现失眠、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等感觉,也可能变得容易发脾气,缺乏耐心,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上述病例中,小明正是处于此阶段。

    在此阶段的初期,辅导者须将同样处于危机中的人们组织起来,帮助他们建立起彼此的联系和支持,一起来叙述危机事件,互相帮助,并给以心理训练。

    此阶段后期,需要辅导者作个别治疗,检查他们的创伤症状,找到明确的痛苦点,并对此作出相应处理。

    慢性期:急性期与亚急性期的症状,多半会渐渐改善。若在这两个阶段能得到较好的心理辅导,则比较容易回归正常生活。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帮助,会继续进入慢性期。这个阶段的问题不同于前两期,是以忧郁情绪及哀恸反应为主,此时脑中徘徊不去的,是对逝去者或失去物品的怀念,连带有自责、灰心与无助的感觉。这正是阿香的症状表现。此时就需要包括哀伤处理在内的比较长期的心理治疗了。

    心理重建,自我角色也很重要

    除了对外求助之外,自己在心理重建的路上还可以扮演什么角色呢?以下有几点建议:

    身体疾瘸的处理。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人身的安全,生理的不适症状会引发心理的不适,导致焦虑、忧郁、紧张等症状。因此,第一步便是检视自己的身体状况,疏解生理困扰。如有身体疾病,应立即向医疗人员求助。

    适度发泄情绪。面对灾难过程中目睹的种种惨状,免不了产生害怕、悲伤、生气、灰心等情绪,在适当的环境下,用哭泣、呐喊或向人倾诉的方法,可以疏解累积的压力,避免陷入更深的痛苦。

    安排规律的生活。救援工作告一段落后,应尽快让生活恢复原来的秩序,最好有一段时间可以充分休息。规律而正常的生活作息有助于内心恢复平静,熬夜或透支体力的活动,只会使心理更加疲倦。

    寻求支持力量。安全感的获得,也是心理重建的部分工作,不妨将自己的难过感觉告诉家人、亲戚或朋友,以寻求支持。亲情与友情的温暖,会让你觉得舒服些。

    了解危机后的自然症状,对此不过于紧张或焦虑。就像前面所提到过的,大多数人在面对这样巨大的压力时,多少会产生一些不舒服的症状。只要这些症状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改善,就无须过度担心,过度担心反而会更令人难过。

    找心理治疗专业人士讨论。如果你已经尝试过前面的方法,仍然无法改善目前的状况,建议你与就近的心理治疗专业人士联系,他们会提供更进一步的建议,或者安排必要的治疗。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