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难又疲劳,小心“心脏衰竭”!65岁洪太太虽然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但身体还算硬朗,最近几天总觉得晚上睡不好,半夜睡到一半会觉得很喘,醒过来咳嗽。一开始以为只是一般的感冒,但慢慢连躺着睡觉也变得不舒服,需要坐着才能入眠,同时出现体重增加和下肢水肿的情况,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心脏衰竭”⋯
心衰竭的盛行率约介于1~3%之间,因此台湾约有70万名患者,但卫福部2020年数据显示,心衰竭患者实际就医用药仅有24万人,换言之可能还有46万人未被确诊。在我国台湾,心脏疾病高居2020年10大死因第二位,仅次于癌症,且心脏衰竭1年内死亡率约20~30%,5年内死亡率更高达45~60%
心脏衰竭是什么?
心脏的主要功能是像帮浦一样,将身体的血液打出,再透过血管输送给全身器官氧气和营养。当心脏收缩功能出问题时,便无法打出足够的血量供给全身,而没有及时打出的血液也可能进一步往上游郁积,进而造成肺部积水。
临床上以左心室射出率来评估心脏收缩功能,一般人正常值是大于60%,但当左心室射出率小于40%便会被视为左心室低收缩分率心脏衰竭。此外,心脏在收缩之后也需要透过舒张让心房储存的血液流入心室,让填充后的心室有足够的血液打出去。
因此即使心脏收缩功能正常,假如舒张严重异常也会引起舒张性心脏衰竭。不管是收缩型或舒张型的心脏衰竭都会让水分留滞在体内,此时心脏会试着弥补衰竭造成的功能不足,渐渐让心脏扩大而恶化。
心脏衰竭常见症状
心脏衰竭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其中“呼吸困难”为主要的症状,患者于平躺时会感到呼吸困难,需坐起来才会比较缓解,以下为常见的症状:
呼吸困难:初期阶段可能要活动时才比较明显,但随着疾病恶化有可能静止休息时也会有症状。
端坐呼吸:心衰竭的典型症状,患者会无法好好躺下休息,需要坐起来不适才能比较缓解。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原因同上,因此病人可能会在睡梦中因呼吸困难而醒来。
下肢水肿:通常为两侧,且是按下去不会立刻弹起的凹痕性水肿。
疲劳、活动能力下降: 身体活动受到限制,严重的话连日常活动 (如爬楼梯、扫地)也会不舒服。
心脏衰竭如何诊断?
除了临床上会表现典型的症状,胸部X光可评估是否有肺水肿或心脏扩大的情况;心脏超音波可帮助我们检视心脏结构和收缩舒张功能;抽血检查也可检验心衰解的指数以协助诊断。
心脏衰竭如何治疗?
心脏衰竭的治疗可以分为“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前者透过药物排除身体过多的水分,放松血管减轻心脏的负担;后者依据心脏衰竭背后产生的原因,评估需要接受侵入性的检查或治疗。
1. 药物治疗
利尿剂:排出身体郁积的过多水分以减少心脏的负担。
硝酸甘油:可放松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扩张,进而降低心脏的前负荷和后负荷,可在急性期使用以缓解症状。
血管张力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张力素受体阻断剂:本身是一种降血压药,可透过血管放松以及血容量减少,从而降低心脏的负荷,并减缓心脏因为衰竭而产生的结构上的重塑。
乙型阻断剂:透过降低心跳速率进而减少心脏的负担。
矿物皮质素受体拮抗剂:本身有利尿和降血压的作用。
葡萄糖转运蛋白抑制剂:为最新型的心衰竭药物。本身为血糖药,亦有排钠、利尿的作用,虽然在改善心脏衰竭的机转上尚未有定论,但大型研究发现葡萄糖转运蛋白抑制剂可以显著改善心衰竭的预后。
2. 介入治疗
依据心脏衰竭背后产生的原因,必要时会需要接受侵入性的检查或治疗。缺血性心脏病需要做心导管或外科绕道手术;瓣膜性或先天性心脏病可能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或经导管瓣膜手术;心律不整视情况可考虑电烧或节律器置放。若上述治疗效果有限,末期病人可能需要评估心脏移植或心室辅助器。
心脏衰竭的日常照护
心脏衰竭除了透过药物与介入治疗外,平常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多吃纤维素及新鲜食物、少吃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限制水分摄取,同时避免烟酒咖啡.以下为心衰竭的日常注意事项:
限制水分摄取:过多的水分会对心脏造成负担,应该按照医师建议控制在每天约1800毫升以内。
限制盐分摄取:盐分会造成体内水分滞留,因此应避免食用高盐食物,每日摄取量应控制在5公克以下。
监测体重:量体重是监测身体水分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如果体重在短期内有明显上升且出现心衰竭症状,便有可能是急性的心脏衰竭,应尽速回诊和医师讨论。
控制三高:把血压、血糖和血脂控制在目标范围,有助于心脏衰竭的控制。
戒烟和避免二手烟:抽烟会导致血管收缩,长期暴露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进而恶化心脏功能。
保持运动计划: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但应和医师讨论并循序渐进。
规则服药和门诊追踪:收缩型心脏衰竭的病人需要吃很多药,要维持很好的服药依从性并不容易,且调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血压过低、心跳过慢等现象,因此需要长期稳定的在门诊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