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的腰腿痛的疾病。运动疗法是在物理治疗中利用力学的因素(躯体运动、牵引、按摩、借助器械运动等)缓解患者症状或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亦称治疗训练。当完全由患者主动进行时可称为体育疗法。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肌力变化:
(1)躯干肌肉由于疼痛而产生的肌肉反射性抑制。
(2)腰椎由于活动受限导致较长时间肌肉静力负荷不足及运动缺乏,引起肌肉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从而引起躯干肌的结构和体积改变,进一步导致继发的可逆性的功能障碍,如伸肌力量下降、ROM下降等。躯干肌力量和耐力下降引起肌肉的精确协调能力丧失,从而导致脊柱活动常,进一步引起椎间盘和韧带细微损伤。躯干肌力量和耐力下降使脊柱周围的代谢水平降低,导致韧带、关节僵硬,肌肉痉挛。这种不良影响又加重了原有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组织形态学方面损伤腰椎关节周围的。一运动神经原活动减少,导致肌肉的慢性废用性萎缩,躯干伸肌出现特异性标记的11型肌纤维萎缩。
二、运动疗法功能锻炼的目的:
(1)改善血循环,保证腰部肌肉和骨骼获得更多的养料和氧气。
(2)通过躯干各肌群被动牵拉和主动练可以增加腰背肌力,缓解肌肉痉挛松解肌肉粘连,恢复肌肉弹性防止肌肉萎缩。
(3)增大关节的活动范围纠正不良姿势,退变椎间关节提供一个动力性稳定,维持正常的腰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三、功能锻炼的方法:
1、卧床休息:(这是针对急性期发病的患者)
卧床休息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方法简单,没有任何创伤及附加痛苦,生物力学的研究表明,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应在卧位最小站立位次之,坐位受力较大弯腰时最大。因此,选用硬板床对初次发病及早期病人可得到满意效果。具体要求是木板床上铺薄褥或垫子,枕头的高一般以压缩后和自己拳头高度相当或略低,长度以超过自己的肩宽10-15cm为宜,仰卧位可在腰部另加一薄棉垫。卧床休息可减少神经炎性物质毒素吸收、促进炎症消退和恢复,也可以防止神经纤维粘连发生。卧床休息就是让病人平卧在硬板床上,只允许在床上翻身,而不允许坐起或站立,进餐及大小便时也不能站起来。一般卧床休息3-4周即可见效。但过分的卧床休息有时反而会导致神经根的粘连。起床后要用皮制腰围固定腰部至少3个月,半年之内不做任何屈腰动作,也不能参加中等以上的体力劳动。如果在卧床休息的同时辅助骨盆牵引治疗,这样可以得到更多的制动效果。推理认为这样可使椎间隙增宽,有利于椎间盘突出部分还纳,同时在牵引骨盆时可使椎间隙更进一步减轻压力,有助于局部炎症的消退,从而达到疼痛症状缓解或消失的目的。纤维和胶原纤维的修复很慢,前者需50天,后者更慢。所以破裂的椎间盘即使在卧床休息后得到回缩,也要很长时间才能修复,不能只卧床休息3-4周就了事。严格卧床可使腰椎间盘失去重力的影响,局部的微循环得以改善,为自身修复功能发挥作用提供有利的条件,严格卧床应3-5d。一般性卧床不超过2周,床上翻身应以中轴线翻身,起床步行腰部要用保护性围腰,动作应缓慢.一般认为,此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达到满意效果还不到30%,应视为重要的辅助治疗。
2、主动运动:(这是针对试用姚氏缓解期的患者)
患者神经根症状得到明显改善3-5d进行运动训练,方法有:
(1)五点法:取仰卧位,以头、双肘、双足为着力点,用力将躯干及下肢离开床而作过伸动作;
(2)仰卧位、双下肢尽力抬高,交替抬腿锻炼,抬高的高度以疼痛为限。
(3)半桥运动:仰卧位,双膝关节屈曲,抬起臀部,同时挺胸挺腰,保持5-10s
(4)仰卧抱膝:仰卧位,双手尽量抱双膝靠向躯千,保持10s
(5)仰卧起坐:仰卧位,下肢伸直,抬头或坐起手触足尖。
(6)燕式平衡:俯卧位,腹下垫一枕头,抬起上肢,两臂及双下肢至水平,保持5-10s.
(7)雄狮抬头:俯卧位,用双臂撑起上身,抬头,臀部不离开床面。
(8)叉腰旋转:站立位,两手叉腰拇指在前,腰自左向前,右后作圆周回旋动作,再反向活动,动作向前
(9)旋转拍打:坐位,上身以腰为轴左转,以腰带动两臂向两侧摆动,同时一前和手拍打腹部,另一前臂和手拍打背部,再做反方向运。
(10)蹬腿运动:仰卧位,两手叉腰,两膝屈曲,两腿作蹬车动作。以上医疗体操均重复20-30次/节。曲悬垂牵挂:在凳子或他人帮助下,双手抓住双杠,在腰腹肌和韧带保持适当应力的情况下,使整个身体悬垂在空中,当身体垂稳后,完全集中于患处,逐渐使肌肉和腰部韧带放松,推间松开,悬殊垂时间以自己的感觉而定。下杠时,在安全保护下进行.0悬垂举腿环绕:由单杠上悬垂开始,收腹举腿环绕,轨迹为:左侧起,左前上方一正前上方~右前上方一右侧落回。然后,反向进行一次,依自身体力重复锻炼。锻炼时,举腿高度逐渐升高,环绕幅度由小渐大,动作缓慢柔和.出院时必须嘱患者或家属每天进行锻炼,一般不少于是个月,平均应维持正确的坐、立姿势,保持正确的腰椎生理前凸,避免弯腰拱背,避免腰椎侧弯或扭转时突然用力,携带重物尽量使物体贴近躯干,避免弯腰取物,以屈膝、下蹲动作代之。
3、手法按摩:
(1)放松法:患者俯卧位,用指推及滚、揉、拍等手法放松能棘肌,腰背筋膜等椎旁组织。
(2)顶摇法:患者坐于矮方凳上,全身
放松,缓慢吸气,施术者一手拇指腹顶住压痛点,另一手屈肘跨过患者腋窝术者一边摇摆患者躯体上部,同时放在压痛点一侧的拇指用力持续向对侧顶压,再渐渐抚正。
(3)抚平法:患者端坐,提胸收腹;施术者以双拇指指腹沿腰椎棘两旁推揉,至痛觉消失,肌痉挛缓解.以上手法15 min/次,2次/天
(4)牵抖法:患者俯卧位,助手以双手固定其双腋部,术者双手持紧患者双脚部向后牵引并颤抖腰部20余次,颤抖时要使躯体呈波浪式活动,并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节奏性。
(5)牵引按颇法:患者俯卧,一助手固定其双腋部,另一助手持紧其双躁行对抗牵引,术者双掌重叠放于患者腰部病变处,有节奏地按颇30-50次,施术时嘱患者随着呼吸。
(6)过伸压腰法:患者俯卧位,术者一手托起其双大腿前部,另一手放于腰部病变处,将患者双下肢抬高到过伸位状态,放于腰部的手同时向下按压,反复10余次.施术时要注意两手协调用力.
(7)扳肩推腰后伸法:患者做于方凳上或治疗床边,放松腰部,术者站其后方,一手握一侧肩部,另一手掌根放于另一侧腰部,双手协调用力,后扳肩,前推腰,使其腰部充分扭转过伸,然后以此手施术于对侧,反复3-5次。以上手法1次/3天,3次一疗程。
4、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划船、登山、跳水、气功、太极拳等。还可在水中训练,除各种姿势的游泳练习外,还要有针对性的做水中体操和水中行走,并可借助一些器械作辅助来练习。
锻炼疗法,增强腰背肌力量、改善腰肌协调性和柔韧性,增强腰肌随意性稳和稳定因素,控制退变腰椎失稳,可达到非手术治疗的“稳定”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中,腰推的承载方式很复杂,通常主要是压缩,扭转,弯曲的组合,推体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和位置关系,必须依靠腰腹肌和韧带强大的力量加以维持,加强腰腹肌练习的重要性则不言而喻,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非运动疗法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