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内针刺法是将特制的小型针具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故又称埋针法。即《素问·离合真邪论篇》所谓“静以久留”之刺法。它可以通过较弱而长时间的刺激达到调整脏腑气血阴阳,防治疾病的目的,运用于需较长时间留针的病征。
常见皮内针包括图钉型和麦粒型两种,是以30-32号不锈钢丝制成的,其中图钉型(又称揿针型):针身长0.2-0.3cm,针身与针柄呈一直线。
(一)操作方法
先将皮内针、镊子和埋刺部位皮肤严密消毒,而后进行针刺。
1.麦粒型皮内针埋刺法用镊子夹住针身,沿皮横刺人皮内,针身埋人皮内0.5-lcm,然后用胶布将留在皮外的针柄固定。
2.图钉型皮内针埋刺法 用镊子夹住针身圈,将针尖对准腧穴刺人,使环状针柄平整地留在皮肤上,然后用胶布固定。此针较多用于耳穴。
留置时间根据季节不同而定,热天一般留置l-2天;冷天可留置3-7天。留置期间,每隔4小时左右用手按压埋针处l。2分钟,以加强刺激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二)适应范围
临床上常用于需要较长时间留针的顽固性疼痛,久治难愈的慢性病证,如头痛、胃痛、胁痛、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高血压、痛经、痹证等。
(三)注意事项
1.关节等活动范围较大的部位不宜埋针,以防活动时产生疼痛。
2.皮肤有炎症或破溃处不能埋针,以免加重感染及引起疼痛。
3.埋针期间,注意针处清洁,避免着水及污物。夏天出汗较多,埋针时间也不宜过长,以免感染。
4.埋针后,如患者感觉疼痛,局部发红或妨碍肢体活动时,皮将针起出,可改用其他部位重新埋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