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而引起其供血不足所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我们在前面己谈到颈椎是活动量最大的脊柱节段,因而易产生劳损,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损伤的积累而发生颈椎退行性变,尤其是第4-5、5-6颈椎段是个多事的椎段,由于颈椎退变包括向后外方突出的椎间盘、钩椎关节或椎体骨刺,以及椎体半脱位或上关节突向前方滑脱,都可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推动脉周围之交感神经丛,使椎动脉痉挛,管腔狭窄,造成椎 -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什么是椎动脉?
基底动脉在正常情况下,左侧和右侧的椎动脉能互相调节血流量,以应付颈椎活动造成的压追,使血流正常供应给脑组织。例如,当头向左侧转动时,左侧的椎动脉发生扭曲或扭曲加大而使管腔变窄,血流量减少.这时右侧推动脉即自动调节,以代偿性的血流量增加而弥补之,不致造成脑组织缺血但是,如果右侧椎动脉由于硬化或受骨刺的压迫和刺激引起时,成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哪能代偿性增加血流量呢?因此,导致基底动脉缺血的一系列表现,产生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颈推病患者中约有椎动脉受累。50岁以上头晕、头痛者,50%以上与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受累有关。在临床上亦有“颈型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等诊断,又称为“颈性偏头痛”。
椎动脉型颈椎病症状,最常见的是头痛、眩晕和视觉障碍等。
头痛 头痛由于枕大神经病变。常呈发作性疼浦,持续数分钟、数小时乃至更长,偶尔也可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
疼痛的性质各人的情况不一样,一般呈跳痛〔搏动性痛〕或灼热痛,而且局限于一侧颈枕部或枕顶部,同时伴有酸、胀等异常感觉。疼痛多于早晨起床后、转动头颈部或乘车颠簸时发生或加剧。少数患者呈现疼痛过敏,触及患部头皮时疼痛难忍,甚至触碰头发时即感剧痛,十分苦恼。
疼痛发作时,常起自颈部,迅速扩展至耳后及枕顶部,或向眼眶区和耳根部放射。有的患者在发作前有先兆,如出现“眼前发黑”、“闪光”等视觉症状。疼痛剧烈时常合并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出汗、流涎以及心慌、闷气、血压改变等现象。个别病例在头痛发作时,尚可伴有面部、硬颚、舌或咽喉部疼痛、麻木、刺痒或异物感。
眩晕 患者由于颈部后伸或旋转时产生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前庭神经核缺血性病变而引起眩晕。发病时病人可有轻度失神及运动失调,其性质为旋转性,患者描述为“天旋地转”或“站立不稳”的眩晕感。
眩晕的时间也捉摸不定,有的几秒钟或数分钟即消失,有的持续数小时或更长。发作时常伴有耳鸣或听力减退,故又称颈性眩晕。
>>>> 什么是颈性眩晕 ?
颈性眩晕应与耳性眩晕即(美尼尔病)相鉴别。往往容易被误诊,但两者症状是有区别的,耳性眩晕特有的体征为眼球震颤,而颈性眩晕没有此体征。
视觉障碍 由于基底动脉缺血,导致大脑枕叶视觉中枢缺血住病变。表现为发作性视力模糊、视力下降,眼胀痛、抽痛、眼睑疲劳、睁眼无力、怕光流泪、眼前冒金星等,偶有复视、幻视,有的患者还可出现视野缩小、视力锐减,甚至失明的症状。
以上因颈椎病变造成的视力障碍称为颈性视力障碍,其特点为:眼部症状和颈椎病症状同时发生或相继出现,眼科检查常查不出明显的病变,按颈推病治疗则视力改善。因此,对于眼的症状单纯从眼科方面治疗是无济于事的。
王舍山在《中国中医药报》撰文指出:“现在,青少年中的颈椎病发病率也很高。有人曾对2500名中学生进行颈椎病普查发现,113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颈推小关节错位,如果这些小关节的错位得不到纠正,最容易产生颈椎病变,轻则可发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重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呕吐、头痛、眩晕、耳鸣、眼花、视力模糊等。因此,当孩子头颈部受投伤后或视力下降在眼科找不到病因时,一定要到医院的有关专做仔细检查,这有可能是椎动脉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