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设定每年10月20日为世界骨松日(World Osteoporosis Day),今年的主题为“Step up for Bone Health为骨骼健康采取行动”,鼓励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骨质疏松症(后称骨松)疾病知识,并及早进行骨密度检测,为骨骼健康实际采取行动。随着各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骨松患者也逐年增加,根据调查显示,骨松为65岁以上老人常见慢性病之一,髋部骨折发生率更是亚洲区第一名1,2,由于骨质流失没有征兆,大多数患者都是在骨折之后才知道自己已罹患骨松,因此也常被称为无声的疾病。若一旦发生骨松导致的骨折,严重则可能造成未来生活质量降低、失能卧床风险甚至死亡等后果,根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统计数字,髋部骨折后一年内,死亡率高达20%~24%3,相较许多常见癌症都高出许多。
老年人除了三高,低骨密的骨松已经成为国人不可不慎防的慢性疾病,高风险族群应及早接受骨密度检测,唯有落实“骨松早筛检、骨折不出现”,全面提升民众健康照护,才能真正防治骨松性骨折于未然,减低未来影响健康及生活质量的风险。
隐形杀手骨质疏松症,一分钟揪出高风险群
骨松为骨量减少或骨密度下降,骨骼微细结构发生破坏,导致骨骼脆弱,尤其是女性在停经后,因雌性激素分泌急速降低,骨质流失的速度会迅速上升。骨松初期症状不明显,往往难以察觉,国人虽然大多听过骨松,但却不见得了解其是可预防及治疗的疾病,也不清楚骨松导致的骨折会带来的影响及负担。
五分钟躺着测骨松,给长辈最好的关心和最需要的行动
若发现自身或家人为骨松高风险族群,建议接受骨密度检测以进一步了解自身骨骼健康。目前最标准的骨密度检测方式是使用双能量X光吸光式测定仪(DXA)来进行测定,普遍性高,在各大医疗院所都有固定式的DXA检测,民众只需要躺在检测台上,5分钟就能检测出腰椎、髋部等部位的骨密度,检测完成后医师会依据代表骨密度的T值给予治疗或是饮食生活建议,T值若在-1与-2.5之间,定义为骨质疏少症,表示骨质正在逐渐流失、骨密度已变低,若T值低于-2.5就可确诊为骨松2,建议民众主动与主治医师共同讨论治疗方案,避免骨松性骨折的发生。
专家曾收治一名55岁女性患者,没有任何患病征兆,进行DXA检测后竟发现骨密度T值小于-2.5确诊骨松,但并未积极接受药物治疗,没想到不久后在家中浴室跌倒竟导致髋部骨折,不只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还差点就面临严重失能风险。黄兆山理事长建议民众:“骨骼健康至关重要,骨松治疗刻不容缓,若检查后骨密度偏低,可与主治医师讨论积极治疗的方案,以免后续导致骨折造成更大伤害,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增加家人的负担。”
骨松应积极治疗,遵循医嘱防骨折
一旦确诊骨松即应接受治疗,目前国内针对骨松的治疗药物相当多元,可分为抗流失类药物、促骨生成类药物,以及混合型三类2,口服到针剂皆有药物可以选择,骨松患者建议需持续接受药物治疗,维持骨密度降低骨折发生率更是重要。治疗如中断或延迟,将会造成骨质流失、骨折风险上升,若有疫情期间回诊顾虑,患者可与主治医师共同商讨治疗方案与回诊频率,切勿自行停药。孙女士分享,身边有一名年纪相仿的女性亲友,平日都有规律运动、外表看似十分健康强壮,没想到一检测才发现骨密度T值小于- 2.5,所幸她积极与医师配合,遵从医嘱用药接受治疗,现在状况十分稳定,健康生活行动无虞。
骨松最重要的是及早检测与药物治疗,民众可以经由骨折风险评估表估算未来10年骨松性骨折的可能性,希望大家主动关心自身以及家人的骨质健康,除了在饮食跟运动上着力、进行骨密度检测,为骨骼健康采取行动以外,如有相关症状应及早就医,并配合医嘱使用适当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