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健康百科 > 骨科 > 风湿类风湿 >

足和踝部骨性关节的解剖分析

发布: 2013-03-20 16:02:11  | 来源:现代健康网  |编辑:王扬  |查看:
收藏
人类两足是身体稳定的支点,具有承担全身重量在一只足上的能力,直立时靠肌肉的收缩力量支持体重。行走时有推进、稳定、平衡、吸收振荡等功能。足的功能是以其复杂的结构为基础。因此了解足的解剖结构及生物力学特点,对认识足部骨性关节炎对其功能影响甚为重要。从而可决定正确的治疗方法。
1.足骨的组成  足由26块骨骼相连组成:跗骨(距骨、跟骨、舟骨、骰骨及3块楔骨)7块,跖骨5块及趾骨14块,并有多个籽骨。由于韧带、肌肉、肌腱密切配合,组成足的骨骼巧妙排列,行走时由于肌肉的收缩,足内诸骨结合组成为坚强而有力的杠杆,推动身体前进。
2.足弓构成  有纵弓与横弓。①纵弓分为外侧纵弓和内侧纵弓。外侧纵弓,由跟骨、骰骨及第五跖骨组成,与地面接触,骰骨为顶点。主要功能是稳定身体的支点。内侧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及3块楔状骨排列组成,距骨为最高部。主要功能是运动、跳跃时有一定弹性。纵弓的高低依站立的姿势而改变,站立时小腿外旋则纵弓升起,内旋则纵弓低落。使足内翻或内收时则纵弓升高,外翻与外展则纵弓降低。②横弓,由附骨和5个跖骨排列成弓形,在跖骨基底部横弓较显著,塌陷时则突向跖侧。
3.足部肌肉  ①足内在肌,维持足纵弓肌肉有跖方肌、砪收肌、收缩时诸跖骨靠近而维持横弓。平衡趾长伸肌和趾长屈肌牵引力的肌有骨间肌、蚓状肌、趾短屈肌,收缩时使跖间关节伸直、跖趾关节跖屈,若趾长屈肌牵拉则跖间关节趾屈形成爪趾。②足外在肌,胫后肌,经胫骨后下端通过内踝后内侧跟舟韧带,止于舟骨结节,收缩时使舟骨接近内踝。腓骨长短肌,自外踝后外侧绕骰骨沟止于第一跖骨和第五跖骨基底,作用使足外翻和外展。胫前肌,经踝关节前内侧,止于第一楔状骨内侧和第一跖骨,其作用使踝关节背屈。
4.足部生物力学  足的结构相当屡顶桁架。顶在距骨顶,跟骨似后撑杆,距骨头至跖骨头为前撑杆,跖腱膜为拉杆。拉杆缩短则桁架顶升高,耐压强度相应增加,拉杆两端所受负荷随之增加;相反,拉杆延长,则桁架顶下降,水平分力增加,耐压强度减弱。在平足时跖筋膜拉力增强,则产生纵弓塌陷性足底痛。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