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为时短暂,可自行缓解,但可反复发作。自行缓解与下列因素有关:一是炎症发作高峰阶段局部温度升高,血流量增加,可同时增高尿酸钠的溶解度及促进尿酸的移除,减少新结晶之沉积;二是白细胞吞噬尿酸钠后有一部分可被其所含的过氧化酶破坏,从而使白细胞破坏后释出的尿酸钠减少,炎症反应亦随之减轻:三是炎症反应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后,血中的载脂蛋白B(ApoB)及脂蛋白酯酶(LP)等脂类可透入滑膜腔内,具有抑制白细胞趋化、吞噬和破裂等一系列炎症反应过程的作用:四是前列腺素 (PCEz)虽有致炎症作用,但它在一定浓度下也可抑制炎性介质、超氧离子的生成,从而使炎症缓解;五是急性痛风发作的应激反应可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从而有利于炎症的抑制。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尿酸钠盐微结品引起的炎症反应。血尿酸长期在超饱和浓度以上,尿酸钠盐与血浆蛋白或α1、β2球蛋白结合减少,加上局部pH值降低和温度降低等条件,极易形成微结晶沉淀。由于关节软骨、滑膜内及关节周围组织血管较少,组织液pH值较低,基质中含粘多糖及结缔组织较丰富,因此尿酸钠结晶容易在关节软骨、骨骺、滑膜、肌腱及关节周围组织沉着。尿酸盐结晶还可脱落进入滑膜液中,与滑膜液中的LgG结合,这种与LgG结合的尿酸钠极易被滑膜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所吞噬,这些吞噬了尿酸钠、LgG的细胞遂发生活化、破裂,并产生与释放多种细钿胞因子、酶与炎性介质而导致天节的急性炎症反应。
但是,尿酸盐结晶与痛风石大量沉积的关节,往往无急性发作。应用促进尿酸排泄及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使血清尿酸值降低期间,反而可造成急性痛风性关炎加重或转移发作,而用对痛风急性发作有特效的药物如秋水仙碱治疗时,其尿酸值并无改变而症状迅速缓解。究其原因,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主要是由于血尿酸值迅速波动所致。若尿酸值突然升高,叫导致尿酸结晶在已饱和状态的滑液中沉淀形成针状尿酸钠盐:而尿酸位突然降低,则可使关节内痛风石表面溶解,并释放出不溶性针状结晶。这些微结晶引起一些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即多形白细胞吞噬结晶后,于数分钟内释放出趋化因子,吸引更多的白细胞进行趋化运动,而秋水仙碱正可抑制白细胞的趋化运动而阻止炎症的发展。
尿酸钠结晶被白细胞吞噬后可使白细胞迅脱颗粒及分解破坏,释放胞浆和溶酶体酶、酸性水解酶、蛋白酶等物质,引起关节软骨溶解和软组织损伤,产生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尿酸钠盐结晶可刺激巨噬细胞和滑膜成纤维细胞产生前列腺素,成纤维细胞还可产生胶原酶,这两种物质都与急、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及关节损伤有关。
首次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在炎症完全消退后可不留病理改变,但反复发作后则尿酸盐沉淀逐渐增多,并进一步浸润滑膜、腱鞘、软骨、骨骺、骨质及周围软组织,形成痛风结节,导致软骨细胞及骨细胞退行性变和囊性变,骨赞形成,滑膜慢性炎症及增生而形成血管翳。这种组织破坏性病变以骨与软骨为最明显,最终可导致关节结构紊乱、脱位、畸形、僵直、纤维化及功能障碍,出现慢性痛风性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