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症是指一段特定时间内,突然出现有强烈害怕或不适感受,并在10分钟内达到最严重程度,属于焦虑症的一种,很多人都称它是现代的文明病。恐慌症的表现是患者会极度焦虑,因为无法控制、不定的发作,让人更加不安。
恐慌症发作的原因?
恐慌症的真正成因仍不清楚,可能与家族遗传、体质、环境压力、自律神经系统失调,或是与脑内化学物质不平衡有关。
恐慌症发作会有哪些症状?
恐慌症发作时,可能出现心跳加速、出汗、发抖或颤栗、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感、哽塞感(类似呛到)、胸痛不适、恶心、腹部不适及反胃、头晕、不平稳感、头重脚轻或快晕倒的感觉、失去现实感、感觉事物不真实或失去自我感、感觉与自己疏离、害怕失去控制或即将发狂、害怕即将死去、感觉异常如麻木或刺痛感、冷颤或脸潮红等症状。
典型的恐慌症发作时,会有一段时间感到强烈的害怕和不适,尤其若有上列中任4种以上症状,务必在就医时说明,帮助医师判别是紧急生理问题(如心血管疾病)还是恐慌症急性发作。
哪些人容易得恐慌症?
根据调查,女性出现恐慌症的情形比男性高出1倍以上,比例大约是2:1。据推测,女性机率比较高的原因可能是个性上比较敏感、杞人忧天、完美主义,女性自律神经反应也确实比男性敏感。
恐慌症发作该怎么办?
接纳恐慌情绪,转向面对现实
发作当下出现头痛、心悸、手心冒汗时,试着转移思考方法朝向较真实、合理且正向的态度,例如告诉自己这只是生理的过度反应,等一下就会好了,不去抗拒这些反应。
练习正向思考
平时练习即往好的方向想,将注意力集中在让自己觉得舒适的风景图片上,或是想象置身其中的感觉,直到真的放松。此时可练习深呼吸或肌肉放松法,在肌肉放松训练中,主要是体会紧张和放松后两种不同感觉,并且去掌握要领,要抓住放松时的内在感觉。
什么情况该就医?
有研究显示,平均需看过10名医师才能正确诊断是恐慌症,且只有4分之1的患者得到他们想要的治疗。一般而言,经历1~2次恐慌症发作不需过度担心,除非一再的发作,或是一直受到恐慌再次发作的心理威胁,如果持续担心恐慌症发作,即需尽快就诊。
恐慌症有哪些治疗方式?
治疗恐慌症常见的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练习放松技巧、改变认知行为及非侵入性脑刺激术(如重复式经颅磁刺激、光照治疗)。
恐慌症会好吗?
一般来说,恐慌症有慢性化倾向、在不同人的身上,病程起伏变化很大,故需要长期且持续治疗,经过充分适当地治疗后,约有80%~90%的患者可以达到完全没有症状,或者症状减轻到不致影响生活质量,而能恢复正常功能程度。
5招生活对策预防恐慌症发作
恐慌症容易越想越慌张,患者平常可从以下方式自我调整避免发作:
1.生活调整避免熬夜工作、作息不正常。
2.饮食调整,避免饮用过多咖啡、茶等刺激交感神经兴奋的食物。过去曾发生过恐慌症的人,建议每天中午过后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饮料,以免晚上睡不着。
3.睡前多做几个深度腹式呼吸,或是正念冥想,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就能转移恐惧的念头。国外已证实,这方法可以降低忧郁症的发生或缓解慢性恐慌症。
4.躺在床上做“紧缩、放松”练习。方法是每部位紧缩5~10秒,然后放松,从双脚、肢体、手臂等依序做完,再从脚部开始,可做3~5回合。
5.平时多运动,只要跑步维持心跳在130以下,10分钟就能有效让人放松。
哪些食物能缓解恐慌?
恐慌时可以吃含钙食物,如乳品、酸奶、干酪等,另外可以吃香蕉、坚果等,补充合成血清素所需的成分,血清素也称为快乐激素,有助心情放松;深绿色蔬菜则含有钙、镁、钾等,也有助神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