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炎尤其是慢性胃炎迁延难愈,病情容易反复,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大烦恼。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专家、国内中医消化学科后起之秀、南京太乙堂中医专家冯进博士认为,胃炎难治,是因为其涉及多个脏器;但只要记住一个法则,就可以使胃炎治疗化难为易。
中医胃炎的病理病机
冯进博士说,中医书籍中并没有出现“胃炎”这一病名的确切描述,其关于胃病的论述,乃是根据胃病的临床表现特点而确定其病证名称,大致有“胃脘痛”、“嘈杂”、“吞酸”、“呕吐”、“痞满”、“反胃”、“胃缓”、“伤食”、“吐血”、“呃逆”、“嗳气”等。综合中医典籍的记述,胃炎的病理病机可总结为病邪犯胃、肝胃不和、脾胃虚寒;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食滞不化;忧怒伤肝,肝气郁结,横逆犯胃;素体虚弱,劳倦过度,或久病不愈;以及血脉凝涩,瘀血内结等等。
中医胃炎的分类
冯进博士介绍说,中医从辩证的角度,根据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证候,一般把胃炎分为以下八个主要证型:
1.肝胃气滞型:胃脘痞胀疼痛或攻窜胁背,嗳气频作,遇烦恼复发或加重,胸闷食少,嗳腐吞酸,大便成形、排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2.脾胃气虚型:胃脘胀满,隐隐作痛,喜温喜按,时缓时急,纳呆便溏,身倦乏力,四肢不温,少气懒言。
3.脾胃虚寒型:胃脘部隐隐作痛,喜温喜按,得热痛减,饥而痛增,进食后痛减,泛吐清水,纳差脘痞,大便溏薄,四肢不温。
4.胃阴不足型:上腹不适,胃脘微胀,灼热不适,食少体瘦,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脉细数。
5.瘀阻胃络型:瘀血阻滞胃络,血行脉外,胃脘疼痛部位固定不移,痛如针刺或刀割,或呕血色暗成块,舌紫、苔薄、脉涩。
6.肝胃郁热型:胃脘灼热疼痛,痛窜两胁,恼怒时加重;面红目赤,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7.寒热错杂型:胃脘部隐痛或冷痛,脘腹痞胀不适,喜温喜按,胃脘有灼热感,反酸,口苦或淡,纳差恶心,肠鸣便溏,神疲乏力。脉滑或沉细。
8.饮食停滞型:胃脘疼痛而拒按,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吐出不消化食物或矢气后疼痛减轻。大便不爽,舌苔厚腻。
中医治胃炎,应遵循这个重要法则
冯进博士是国医大师周仲瑛的弟子,也是京城名医、国家中医消化重点学科带头人张声生教授的传人。经多年的潜心揣摩和刻苦学习,冯进全面掌握了周仲瑛老师的“复法大方”和张声生教授的中医消化科精髓,在中医胃炎辨证诊治方面拥有很高的临证技巧和复法组方的能力,以疗效确凿、持久、稳定而驰名,深受患者的肯定与欢迎。
本着对胃炎病理病机的独到认识,冯进博士认为脾不运化,胃失和降是导致胃炎的主要原因,所以对本病的治疗既要温中、和胃,又要健脾、疏肝,以达到理气止痛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审证求因,辩证论治。就是辨别是病邪阻滞引起的,还是脏腑失调引起的?究竟是病在肝,还是病在脾胃?是实证,还是虚证?是属气滞,还是已经到了血瘀阶段?
属于病邪阻滞者,当辩其邪而去之;由于肝气郁滞者,当疏泄肝气;因于脾胃虚寒者,当温中散寒;疼痛日久不愈者,往往由于化火、伤阴、血瘀所致,当分别病情采用清火、养阴、化瘀等法。
“胃炎病机复杂,所以在治疗上,一定要重视审证求因这个法则。应用这个法则,就能化难为易,使胃炎治疗取得确凿的疗效。”
冯进博士这样说。
【专家档案】
冯 进
中医学博士
国医大师周仲瑛传人
京城名医、国家中医消化重点学科带头人张声生传人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发展工作委员会专家
出身中医世家,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师从国医大师及全国名老中医数名,亲临多位名医指导,深得真传。具有系统中医理论知识、较高学术造诣,并参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和临床路径疗效分析的重点课题研究。其主张脾胃学说,对《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见解独到,认为五脏六腑受气于胃,胃气如本弱,元气不能充而诸病由所生。对消化类疾病的诊治具有独特治疗理念,广受好评。
擅长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腹胀反酸、打嗝、急慢性肠炎、结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病、胆囊等肝胆疾病;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失眠抑郁、呼吸、男妇科、风湿免疫疾病等多种疑难杂症也有独特治疗方法,深得患者口碑相传。
坐诊时间:每周一、二、三、四、五、六
挂号费:50元,预约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