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郁证是《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所云“五气之郁”;狭义的郁证是指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征。正如《景岳全书·郁证》所说:“经言五郁者,言五行之化也,气运有乖和,则五郁之病生矣。”“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因情志而致的郁证(下简称郁证),即现代所谓的心因性疾病。
《张氏医通·郁证》指出:“郁证多缘于志虑不伸,气先受病。”《临证指南·郁证》指出:“七情之郁,如思伤脾,怒伤肝之类,其缘总由于心,情志不遂,则郁而成病,其证心脾肝胆为多……盖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说明心因性疾病,只有改变病人的病态心理才可能治愈。《丹溪心法·郁证》认为:“五志之火,因七情而生……宜以人事制之,非药石能疗,须诊察以平之。”所谓“人事制之”,即心理治疗。在此时,心理治疗作用起着决定性的意义。
除此以外,古代医家还指出,即使不是心因性疾病,一些病人也可因疾病产生情志波动,心情抑郁,而并发郁证。所谓“郁之为病,非止一端,有郁久而生病者,有病久而生郁者……”(《医述·郁》引罗赤诚语)因此,心理治疗的对象,不仅仅是心因性疾病,还应包括在疾病中并发的郁证,而且从临床的角度看,很多病人由于病久,多会友生一定的心理波动。尤其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疼痛这一类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的疾病中,许多病人产生种种疑虑、忧郁等是常有的事情。所谓“百病兼郁”即是此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