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界线指的是与人相处时,区分自己与他人的分界线,该怎么区分“缺乏界线”和“越界”呢?美国执证心理咨询师吉祥于《好的爱,有边界》一书中,结合东西方家庭的大量案例,从理论到实务,厘清造成各种人际困境的原因,破除关于界限的5大迷思。无论是原生家庭、婚姻关系、亲子关系、自我边界,都能明确提出设立边界感的解方。以下为原书摘文:
怎么区分“缺乏界线”和“越界”?
我在2022年讲界线课时,有一个学员学到一半的时候,终于明白原来她的人际关系之所以一直有问题其实是因为缺乏界线,于是她立志要和亲人朋友建立界线。
过了没多久,她垂头丧气地来找我,说:“吉祥老师,我现在知道要立界线,可是我不知道哪些地方别人越界了,哪些地方没有越界。所以我既担心在别人越界的时候忘记立界线,又害怕别人其实没有越界而我自己反应过度。”
比如,她继续说:“我妈帮我带孩子,孩子吃饭要外婆喂,我说这么大的孩子可以自己吃,可我妈卷起袖子就喂了,这叫不叫越界?我一个很久不见的朋友见到我就说我变胖了,让我减肥,这叫不叫越界?我好不容易把厨房收拾得干干净净,老公回来一看就说,我没把酱油瓶子放回原处,这叫不叫越界?我的老板总是在下班前5分钟开会,这叫不叫越界?我家大女儿总是不经我同意就用我的手机买东西,看影片,这叫不叫越界?”
诚然,这是很多学员在学习立界线的过程中碰到的普遍困惑:以前不知道界线,看什么行为都觉得没问题,现在学了界线,看什么行为都觉得像越界。那么,到底哪些行为属于越界行为,哪些行为不属于越界行为?
其实很简单,问一个问题就能搞清楚对方的行为有没有越界。这个问题就是:关你什么事?不是要你去呛别人,而是真的问这个问题,这事和对方有关吗?如果和对方没有关系,那么对方就越界了。给大家举几个例子:
好久不见的朋友看见你第一句话就问:“发生了什么事,你怎么最近长这么胖啦!”越界了吗?可能你心里会想,她可能也是担心我,没有恶意。你也可能会想,她就是这么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但是从越界的情况来说,你长胖不关她的事,所以她越界了。
过年回家,三姑六婆问你:“你今年赚了多少钱啊?”这种问题很容易被类似“亲戚的关心”这样的借口遮盖,但是,你赚多少钱不关他们的事,所以他们越界了。
再来个升级版,更难的。父母帮你带孩子,你请他们不要再喂孩子吃饭了,免得孩子长大了还学不会自己吃饭,可是父母根本不听,照样喂饭。这是越界吗?孩子是你的没错,但是他们在帮忙带,所以,这事与他们有关。他们不听你的建议,虽然让你很抓狂,却并不是越界。
除非你能做出选择,如果再喂饭,那么就不要他们帮忙带孩子了,那么你就可以因为这个决定而和他们设定界线,但如果你需要他们的帮助,那么这个界线就立不了。
我们在学习立界线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避免草木皆兵。我再强调,建立界线的目的并不是要把亲人朋友都远远地隔离在外,让人不敢接近你,而是要通过拒绝有意或无意的越界,让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健康。
彼此相爱的人,需要界线吗?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彼此相爱的人,不应该有界线。与家人和亲密的朋友相处时,我们常会说“我爱你”,这3个字其实是很可怕的。有很多人会跟我说:“我最怕听到的就是我妈妈跟我说『我爱你』,因为我知道这句话就等于,她会在任何时间做任何我要她做的事情,她可以为了我的利益牺牲一切;与此同时,她对我的期待也是一样,她也希望我做出同样的牺牲和付出。”
以爱之名,很多人付出很多,最后却落得两败俱伤,彼此心生怨恨。因为当我为你付出这么多,而你不能回报我的时候,我就很伤心。很多父母说“我不会,我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如果你对孩子的爱真的是不求回报的,这个爱一定是非常有界线的。
如果你对孩子的爱没有界线,你一定会要求他回报你,只不过有时你可能没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要求。比如,你要求他成绩很好,因为你为他付出了这么多,带他参加培训班,他怎么可以成绩不好;或者你不要求他成绩好,中等成绩没有问题,但是他要听话,要懂事⋯⋯我们其实对孩子有很多的要求。
我不是说有要求是错误的。但是,如果是因为“我对你做了这么多,你就必须达到我的要求”,这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有界线的。所以,有时候最极致的爱就是对孩子说“不”。大家都知道,如果孩子一直要吃冰淇淋、不停地吃,我们出于爱孩子,会给他设立界线。我们会说:“不,今天只能吃一个冰淇淋。”你不会说:“我爱你,你吃吧,饭也不用吃了,就吃你想吃的冰淇淋、糖果和其他甜的东西就行。”
Sara的妈妈是她最好的朋友,她也是她妈妈最好的朋友。她在华盛顿工作,她的妈妈住在佛罗里达州,她们隔得很远,每天要打两次电话,早一次,晚一次,分享彼此的心事。她的妈妈除了她没有任何朋友,所以每一次放假就等着她从华盛顿飞回佛罗里达。
她也一直认为自己的责任就是陪伴妈妈,没有别的,所以她从来不跟同学或同事一起出去旅游。每次一放假她就飞回妈妈那,哪怕她其实已经很厌倦了,其实很想和朋友出去玩。后来她来我这里接受辅导,发现了这个问题。她就开始立界线,开始和朋友、同事、同学去旅游。
她的妈妈要求她放假的时候回家陪她,她学习开始拒绝。最开始的时候,她的妈妈伤心欲绝,觉得生活不下去,快要疯掉了。可是后来她妈妈慢慢地知道,她的孩子在做一件对的事情。这样建立界线以后,她妈妈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开始结交周围同龄的朋友,也开始跟她们一起去逛街、学插花等。Sara用正确的方式来爱她的妈妈,她与妈妈的关系也渐渐变得更加健康。
所以,如果你是父母,请不要再说:我这么爱我的孩子,我无私地爱我的孩子,所以我不要与他们立界线。爱,一定是有界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