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感绿洲 > 情感生活 >

爱上了不该爱的人 如何跨过感情这道坎

发布: 2018-05-24 23:01:47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www.xdjk.net  |查看: 304次
本文相关:不该爱的人
收藏
爱上不该爱的人,该怎么办?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永远担忧他们可能会受到伤害。受骗了怎么办?遇到暴力行为怎么保护他?陷入不伦恋情应该如何帮助他脱离难关、避免憾事发生?
吴太太的女儿明芬(化名)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碰到一位已婚主管,主管很照顾她、肯定她,明芬倍感呵护,虽然知道对方是有妇之夫,仍坠入了情网。
明芬的心情摆荡在“爱”与“第三者”间,理性与激情的拔河让她十分痛苦,甚至自残。当吴太太发现女儿不可告人的恋情,相当担忧,她当然希望女儿幸福,却不希望女儿变成小三……
孩子的感情世界,有时比父母想象的复杂,该怎么了解他们的心事?
医师陈映烨说,孩子一般不会主动提起感情上的烦恼,年纪愈小愈不会主动说,父母也不容易发现。
但如果孩子主动开口了,父母就应该有所警觉,孩子可能藉由别人的故事来描绘自己爱情的轮廓,或是试探父母的态度,这就是父母最佳的切入点。
“如果孩子说到朋友或同学的感情经验,带着同情、惋惜或激动的情绪,这时父母就要思考孩子是否是在讲自己的事,”她提醒。如果是从第三者的角度看别人的事情,通常旁观者清,不会太激动;但如果是自己亲身的经历,往往会有情绪掺杂其中。
当孩子愿意谈,爸妈即使反对,也不要以自身价值观或生活经验来批判或否定孩子的恋情,也不要将孩子的恋情妖魔化,这样孩子才会愿意继续讨论。陈映烨分享她和女儿谈论异性时的经验,女儿对她说:“如果我觉得你在嘲笑或责备,我就不会跟你谈。”
开启话题、教孩子自我保护
爱上了不该爱的人 如何跨过感情这道坎
新闻时事也是爸妈可以开启话题的机会。某天报纸提到某男星送一位女星999朵玫瑰,女方大受感动,决定嫁给对方。女儿看了觉得不可思议,说:“怎么会有人因为999朵玫瑰而决定结婚?”她借机和女儿聊,浪漫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但浪漫只是种行为,并不完全等同于爱。
由于谈的是别人,所以孩子比较不会有防卫心,也比较理性,“例如林奕含事件就是最好的题材,你可以大方地跟孩子讨论,甚至说『不愿意看到你变成那样』,”陈映烨说。
情窦初开的孩子享受爱情的甜蜜,往往不懂得保护自己。
两个女儿还在青春期时,杨俐容给她们的建议是“只恋爱不告白”,也就是可以有情感更胜朋友的异性友人,但不要一对一交往,出游时也尽量团体行动,避免发生踰矩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建立正确的两性观念。陈映烨说,从孩子对两性感到好奇、产生情愫时,父母就要开始跟孩子谈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例如身体绝对不能随便被人碰触。”
此外,也要教孩子防范暴力。杨俐容说,婚姻和爱情中的暴力是一种习性,绝不是一时控制不住、下次不会再犯。施暴方对脾气的掌控很容易失控,而引发暴力行为。
她建议,如果从孩子的谈话中得知,对方的性格和情绪过于激进、醋劲和占有欲太强等情形,就要提醒孩子警觉。
别逼出“罗密欧与朱丽叶”
 
当父母发现孩子交往的对象不大对劲,如有暴力倾向、已婚、劈腿、吸毒、赌博等,该如何表达关心?杨俐容提供4项建议:
●先听再讲 孩子在面对可能是有问题的恋情时,自己其实心里有数,情绪很复杂,更多的可能是遮掩、担心和害怕。如果父母先关注的是孩子的难受、情感的冲突,对谈就会相对容易。
“如果父母责骂对方,或者说『你就是太年轻才会受骗』,这样高高在上的态度只会让孩子更觉得自己是不好的,拉远和父母的距离,父母想说的孩子就听不进去,”杨俐容说。
可以跟孩子说:“你好像很忐忑不安,约会回来都不大开心。是什么让你为难呢?”先碰触孩子的感受,了解对方哪些特质吸引孩子、这种特质是否只有对方才有?透过讨论,让孩子了解吸引自己的是“特质”而非“那个人”,就比较可能回归理性思考。
●表达担忧不强压 根据孩子的倾诉,父母可以客观描述孩子的困境和事实,如“你交往的对象已经结婚了”,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可能发生的后果,并表达担忧。
但态度不要太强硬,以免产生“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并且“打了就跑”,讲过就不要紧迫盯人、反复叮咛,否则会让孩子更不理性,更不容易与他讨论。
●拉长战线 如果对方明明是问题情人,但孩子执意明天就要结婚,那该怎么办?这时父母可以说:“相信你爱上他一定有理由,但给他点考验看看他是否真心,或再等几个月看看呢?是什么原因非他不可呢?”
拉长时间、让孩子能尽情诉说、宣泄情感,父母也藉此了解孩子喜欢的对象,和孩子分析“是这些特质让你很欣赏,但某些时候这些特质又让你很困扰,是吗?”这时不是要说服孩子离开问题情人,而是让孩子平心静气思考自己要什么。
●孩子未成年,要采取更积极的做法 如果孩子年纪小、行为能力不足以处理复杂的情事、跳不出问题恋情,那么父母就要采取更积极的做法,如转学、搬家等。
但如果孩子已成年,执意选择有问题的对象,父母也只有尊重、接受。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不论发生什么事情,父母永远敞开双臂,欢迎孩子寻求慰藉和帮助,”杨俐容提醒
4级沟通,帮孩子度过情关
亲职教育专家杨俐容指出,面对不同成熟度的孩子,以及不同的感情状况,沟通的方式可分为4级:
普遍级
孩子过去遇事能做出成熟、理性的判断,父母通常就不用太焦虑。孩子想讨论,父母就提供回馈跟意见,如此孩子就能慢慢整理出答案和想法。
杨俐容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前往意大利深造,目前与异国男友稳定交往中。因为文化不同,所以女儿难免有些许担忧,但杨俐容并不担心,她相信女儿够成熟。母女保持开放的沟通、谈心,“从对谈当中她会厘清想要和烦恼的是什么,她会找到答案。”
孩子成熟与否需要透过长期的观察,跟年纪不一定有关,一般约18~25岁之间。
保护级
现在的孩子很早熟,10岁以上、未满18岁的孩子可能就情窦初开了。这阶段的孩子可以“微恋爱”,拥有一个比一般朋友感情更深厚的异性朋友,让孩子有机会了解异性对事物看法的差异,但不建议两人单独或到不恰当的场所出游。
辅导级
不论孩子几岁,社会不容许、伦理上有比较大问题、价值差异或行为上有危险因子存在,如有暴力倾向、紧迫盯人、不良嗜好或太过情绪化的危险情人,这时候父母就要有积极作为,达到保护孩子的目的。
比如,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或话语会引发暴力行为,提醒孩子不要激怒对方;如果决定离开危险情人,不要太直接,以免激怒对方,约见面时也避免人少、偏僻的场所。
杨俐容说,孩子会爱上有问题的对象,有时是因为家庭关怀不足,孩子缺乏被爱和幸福的感觉,一遇上浪漫的人,可以为自己不顾一切,就以为那是爱。
父母可以怎么弥补?
1.补强:拉近亲子关系,多和孩子聊心事,倾听他对恋情的感受,并让他知道家人都是支持和爱他的。
2.转移:借着更多朋友、活动带来的喜悦和成就感,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限制级
不安全、违反道德,如暴力、虐待等,父母就应该加以限制,如搬家、转学、出国等来中断双方交往,必要时寻求心理咨商师、亲职教育家协助。但必须先补强、转移再限制,“不然即使到了新的环境,孩子还是可能会跟其他的问题情人在一起。”
只要不踰矩,迷恋又何妨?
“幸福来自真爱,而非迷恋。两者的差别在于有没有承诺,以及是否为对方着想,”亲职教育专家杨俐容指出。
但孩子却常因为外表、才华等表象而喜欢对方,而没有经过长期相处,了解对方的个性和本质,就很有可能是迷恋。当然迷恋也有可能变成真爱,但结果往往不尽理想。
杨俐容说,在迷恋状态中,不论年纪相仿与否,许多青少年相处后会发现对方不负责任或价值观差异太大而无法走下去,但因为已经放了真感情甚至有肉体的接触,所以很容易无法自拔,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但迷恋真的那么不堪吗?其实不然,“只要不踰矩,其实迷恋是美的,”医师陈映烨以师生恋为例,孩子爱上或崇拜老师是很正常的,“我以前也迷恋过老师,上课跟追星一样。”迷恋没有错,只要孩子的生活和课业没有受影响、老师也没运用权势、地位对孩子做出逾矩行为(如单独见面、出游),是可以接受的。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也称为“禁果效应”,指恋人的父母对恋情干涉愈多,那双方就愈珍惜彼此,反而容易使感情发展得更迅速。引申出的意涵,即愈难以得到的事物或知晓的秘密,人们就愈想去一探究竟。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