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妙龄女子坐在一家咖啡厅里,与她最亲近的友人一边享受咖啡,一边愉快交谈。她们谈论工作、感情生活、烦恼和未来的计划。她们分享、交心,这次聊得很愉快。交谈结束时,年轻女子从包包中拿出一本日记。
她匆匆记下了一些关于她的朋友是谁,她们的谈话内容,以及聊了多久的笔记。她写下了她对朋友说了多少次谎,她说了哪些谎以及说谎的原因——这名女子参与了一项与说谎相关的大型心理研究,她同意在每次社交互动或对话后写下详细的笔记。
她会追踪每次社交互动的细节,特别是与她说过的每个谎言的相关讯息。她下周会持续记录下去,许多其他参与该研究的人也会这么做。
这类型的日记研究(diary studies)是很常见的方法(DePaulo et al., 1996; George & Robb, 2008; Hancock et al., 2004),用来评估我们身边说谎行为的广泛程度。自我报告法(selfreport techniques)的一个明显限制是,我们永远无法得知日记纪录的准确性和诚实度。
毕竟,为什么研究人员相信一个说谎者会如实提供他们说谎的信息呢?大多数研究欺骗的科学家在他们的分析和阐释中都持谨慎态度,对于自我报告的诚实部分持保留态度。身为该领域的研究者,我们(作者)知道,当人们被要求自我报告时,他们通常会提供精确的回答,特别是透过我们在欺骗研究中使用的匿名调查类型。
举例来说,当人们回完问卷上的问题,稍后在有测谎仪的情况下再去问同样的问题,他们的答案往往相同(Brigham et al., 1974; Clark & Tifft, 1966);其他研究也评估了自我报告说谎的准确性(例如Halevy et al., 2014)。
在这些研究中,研究人员会问人们他们说谎的频率。然后,在参与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研究人员设计了特定情境,可验证参与者是否真的在游戏中作弊和说谎。结果显示,自认为惯性说谎者的人在游戏中确实更常说谎。虽然我们无法绝对确定大家在问卷上是否诚实作答,但根据多项研究显示,他们通常很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