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曾被说过胆小,或是自觉容易紧张兮兮,虽然这些表现都是来于心理压力,但美国心理治疗师戴维.里秋(David Richo)在《当恐惧遇见爱》书中却告诉读者,恐惧与焦虑,两者很不一样。
适当的恐惧其实有助于人类学习,适应外在环境,但演变成神经质的恐惧、焦虑,甚至是恐惧症,放任无力感压垮自己,严重会影响身体健康。以下为原书摘文:
当下的恐惧:在真实与虚假的恐惧之间 麦克白(Macbeth)说:“当下的恐惧没有我们幻想中的可怕。”恐惧是主观的,通常是你的主观意识所相信的,而你恐惧的对象实际上不一定真的可怕。恐惧是身体/心理面对真正或想象中的危险而出现的反应。
既然恐惧是主观的,有时就必然是合理的,比如说,当这个恐惧符合现实状况的时候,我害怕的某件事,的确值得害怕。你养的狗每次看到光头意大利佬就会上前咬人,所以当你带着狗来我家,我会害怕是正常的,因为牠过去有这个记录。
我的恐惧还算有个道理,因为我没办法保护自己不被狗咬。但是,如果你带着吉娃娃来我家,我害怕狗是结核病菌的带原者,这种害怕就不适当,是出于错误认知的神经质恐惧,因为既没有证据、也没有过去的记录来支持这项认知。适当与不适当,可以靠过去的记录来分辨。 焦虑(anxiety)是对于想象中的不明危险的主观反应,恐惧则是人对某件事清楚地相信它具有威胁性的反应。
预知(premonition)是焦虑的形式之一,表示不祥的预感,有某件不好的事即将发生的感觉。这个字来自拉丁文monitum,原意是提出警告,来自心灵的警告。妄想(paranoia)则是一种错觉,认为你被迫害,或每件事的发生都冲着你来,包括浮夸妄念(grandiosity),对自己存有过高而不实的评价。
恐惧症(phobia)是反复出现、不具理性的恐惧感,它会形成一组复杂的仪式来想办法避开令你害怕的事物。这种反应是后天习得的,也许跟早年发生的某个事件有关。利用一些行为疗法可以改善,比如正向增强、减敏法(desensitization)等。减敏法是采取渐进的步骤,让你面对威胁,与恐惧共处。例如你很怕蛇,所以第一步是先做到听别人讲蛇这个字的时候不会感到不舒服,然后看蛇的图片,接着看蛇的影片,最后到动物园,站在离蛇十呎之外的地方看着牠……等等。用这种渐进法,你便能摆脱恐惧症。
专家:坦然接受无常反而让你更强
适当恐惧有帮助,神经质恐惧令人无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面对危险时,适当的恐惧会技巧地处理这个危险,或让我努力学习处理的技巧。所以不管我采取闪避或正面迎战的态度,全视当时能够处理的技巧而定。若是神经质的恐惧,我既无法有效迎战,也无法有效闪避。不管我怎么做,恐惧还是在,我逃不掉,也打不赢,日子更过不下去。神经质的恐惧,在于我们害怕无力处理自己的感觉或软弱的一面。
简言之,神经质的恐惧并非害怕事情本身,而是害怕事情发生时的无力感。我们认为自己没有抵抗能力,也缺乏资源。在写这句话时,我的笔停下了,我也要求你停下来:这些话语承载着痛苦,也让你觉得非常熟悉吧!
有项老鼠实验,是在我们还没认知到动物实验很残忍之前做的。把两组老鼠分别关在大小不同的笼子里。一组的笼子空间很小,老鼠在里面没法行动;另一组的老鼠可以在大笼子的两端跑来跑去。实验者用一样的方式来吓唬两组老鼠,结果小笼子里的老鼠得了心脏病,另一组老鼠心脏没问题。结论就是,会伤身的不是压力,而是无力感,那种没有选择、没有逃脱机会的现实或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