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是可以直接开口坚定拒绝的人,也许你是需要假装讲电话才能避开推销的那种人;但也许你是那种无法拒绝他人,明明很想离开,却又不自觉停下脚步的那一位。
会处在这些地点,你也许正赶着要去其他的地方;你也许心中有什么人事物正挂心着,但是即使再心急,你还是不敢表现出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最后你只好掏出腰包付钱摆脱这一切,还逼自己挂着笑容说谢谢才离开。
有一天,我和另一个朋友经过地铁站下的商场,正好看见完整的这一幕。因为我们两位都是临床心理师,对于人们的表情与肢体语言特别敏感,当时迎面看到一位高中学生,似乎已经知道自己被推销员锁定,脸上带着“又被发现了”的无可奈何,却还是不情愿地停下了脚步。
原本我们不以为意,忙着找寻合适的晚餐地点,却在绕回“事发地点”时,看到他们俩还在那儿。而这个孩子的肢体语言,整个表现出一种“想走又不敢走”的抗拒与僵硬(脸上却还是挂着礼貌的微笑)。
于是我们两人在15公尺外停下来讨论。“怎么办?我从她的肢体语言彷佛听见呼救的无声吶喊。”“不然我们去救她。”“怎么救?”“假装是她的同伴好了。”
结果,同伴被我怂恿,走向前去轻拉那个女生的袖子,同时对她说:“你怎么还在这里?我们在那边等你!”那个推销员忙不迭的道歉并立刻转身离开。我们则在他离开后,对这个一脸困惑的学生解释:“我们只是想要帮你摆脱推销员罢了。”
这故事没有什么特别的结局,我们说完掰掰就各自分道扬镳了。但老实说,做完这件事的我们,确实感觉到一点“扩大”的感觉,那种感觉……嗯,其实还挺不赖的。
心理学家发现,帮助别人,会让人感受到“平静与连结”,这样的平静与连结和“催产素”这种贺尔蒙有关,可以降低因为压力而带来的“战斗与逃跑”反应,长期而言也可能降低忧郁与焦虑。
大脑造影的研究结果也显示,长期进行慈悲冥想训练的西藏喇嘛,左前额叶的皮质有更密集的活动——这是与正面情绪有关的部分;同时,他们的右前额叶的活动降低——这部分通常与焦虑和负面情绪有关。
但这不仅是关于个人。当接受他人的帮助,即是只是短短十秒钟,你也瞥见了人性中的美好。回想你上回接受陌生人帮助的经验,无论是坐公交车零钱少了5元有人帮你投下、大雨中别人借了你一把伞回家、袋子破了有人帮你捡东西还重新装好、皮夹掉在路上被人捡起还在路边写大字报留言给你……经历过他人帮助的你,在感激之余,心里是不是也感觉好像“扩大”了?你变得更注意周遭他人的需求与期望,你变得……更愿意去帮助其他的陌生人。
于是,起初一个小小的善意,可以就这么“传染”开来。帮助别人的你,因此变得更开心;而当你感到开心时,帮助别人的可能性也越大。甚至,当你只是目睹并见证这一切的人,也可能在心中激起温暖的感觉。于是,人与人之间的正面影响,就可以像涟漪一般,扩散开来了。
前几天看到朋友分享的这段影片,完美地诠释了这个“陌生人的善意”。影片的标题是“Kindness Boomerang”,Boomerang是澳洲原住民使用的“回力标”,是一种会“飞回来”的打猎工具。因为这段影片第一个帮助别人的工人,最后也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所以叫做“善意的回力标”。
看完了以后,你心中是否也升起一股温暖的感觉?其实,小小的善意,是最简单却又最可能对世界影响深远的练习;你甚至无须计划,只需要打开你的眼睛与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