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里,因工作、家庭或人际关系等引发的精神压力,也称为“情绪疲劳”,这是种一不小心就容易崩溃,必须小心看待的议题。如前面所讨论的,数字、在线工作在认知负荷超载的状况下,都会令大脑相当疲惫。
从“身体”休息到“心=脑”休息
星期二是我一周里最累的一天,几乎从早到晚被各种授课、面谈及会议等行程塞爆。二○二○年日本疫情严峻,疫情期间所有行程都转成在线,但我感觉却是比往年更累。
身体也没什么劳动,晚上却累到不可思议。我曾有一天查看iPhone 里的健康应用程序,步行竟然只有三十步,这个数字连我自己都傻眼。
“都没在动,到底是在累什么!”会这么想很正常。
从这点来看,修复疲累的身体或是以生病休养、受伤治疗为目的的“身体层面的休息”已经不够了。这里要探讨的是精神压力引发的疲劳。
对现代人而言,可减轻、复原日常精神压力的“心灵层面的休息”日益重要。
在网络社会里“心灵层面的休息”,其意义几乎等同于“大脑层次的休息”。
每个人的压力耐受度不一样,精神上的疲劳与肉体受伤也不同,有的人看起来很好,每天笑嘻嘻,但某天早上可能再也爬不起来,或突然一阵悲伤袭来眼泪完全止不住等,这些只有自己懂,甚至连自己都搞不懂的状况,是很可能发生的。
那么,你是不是很想问,“心灵层次的休息”到底该怎么做?在此分享第三种与“心灵层面的休息”有关的休息法,非常重要。
“为自己休息”最重要!
第三种休息,叫做“为自己休息”。这是指即使身心健康没有任何状况,还是要适时从日常工作抽离,以创造个人专属时间为目的的休息。
•做平常没办法做的事。
•去平常没办法去的地方。
•什么行程都不排。
不是“为了让身体休息该做什么”或是“为了让心灵休息该做什么”这种尽义务的心态才采取行动,而是从容按照自己的喜好度过的时光,才是真正“为自己好的休息”。你想怎么过都行!
有些人只要没有工作或行程心就慌,这种类型的人可以事先把自己喜欢的事排进行程。“为自己休息”的最重要关键是“所有事都能自己掌控”。如果还得配合他人做不甘愿的事,那就不行。
不过,能安心一整天为自己休息的人并不多。如果是这样,试着从几个小时开始,至少拥有一段不受他人干涉、抱怨,可以随个人心意度过的时光。这其实就是有益心灵的休息。
休息可以分为三类:“身体层面的休息”、“心灵层面的休息”、“为自己休息”,因为身处在远距、在线工作、数字过劳时代,所以更需要“为自己好的休息”。让我们一起重新检视自己的日常生活跟行程安排吧!一周只能挤出两到三小时也不要紧,先找个下午排开所有行程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