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说:“恐惧绝不能造就美德。”恐惧让人软弱动摇决心,它就像是有一双锐利的眼神,直透人性底下最深层的扭曲。为了不把口罩(恐惧)戴回家而选择就地舍弃,也许是一种自我防卫的机制。
而从深层心理面来看,比起那些能够妥善处理而不任意丢弃口罩的人,会随意乱丢者面对疫情的焦虑度更高,也更容易对生活失去掌控感,导致身心压力过大。
不论抢口罩还是乱丢口罩,说穿了都是建构恐惧。人们利用某些特定的行为描述自身的恐惧,或是以逃离的方式来追求特定感觉,这些循环模式不断重复恐惧,深化了内在的焦虑,也削弱了对未来的确定性。
不安的这两个月,每一天往返在都市的车水马龙之中,我也遇见了担心疫情发展的人们。大家在密闭的空间尽量不交谈、与人互动保持一定距离、使用过的口罩妥善保存、丢弃时小心处理,只为了害怕造成他人的麻烦。
乱世中更要展现善意 适应环境需要心灵强度
有一个朋友在酒精很难买到的时候,好不容易在药局拿到了最后两瓶。当他兴冲冲坐出租车准备回家时,司机先生告诉他:“每天载客人,但是都没有足够的酒精可以消毒。”这时他毅然决然把其中的一瓶酒精,送给年迈的司机先生。这是十分微渺不易被发现的个人行为,但在彼此带着共识下,展现了爱人如己的善意,共同面对可能碰到最陌生、最不可思议的事物。
这份自动自发的关注,也就如同阿德勒心理学家所指出的社会意识,是一种较良好的健康生活样式。
人类最佳适应环境的武器就是心灵的强度,在行为与感受中同理他人的生命经验,确实履行社会责任,透过自我约束与规范展现社会情怀,让周遭他人和生活朝向更好的前进。
我们在面临生活问题所产生的反应,终究都会在心灵留下记忆的痕迹。而在这个困难的时刻,我们都是彼此的需要,任何的存在都跟彼此有关。我们可以用最暗黑的方式响应恐惧,也可以在没有光的时候,让他人记住了希望。
在很久之后,希望每当你想起了2020年的时候现在的自己,爱在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