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心律不齐”困扰着全世界不少患者,这种心跳过快或过慢的不规则症状,可能导致心悸、晕眩、昏迷,严重时甚至会致命,但其成因一直是个谜。
临床门诊当中,经常听到患者惊恐的表情,且疑惑的问道:我的心脏跳跳停停,是不是心肌梗塞?是不是我的气数将尽?医生您得救救我,我还有很多任务未了,拜托拜托!由此可见“心律不整”对患者的心理威胁有多大?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彼得杰指出,人类心脏跳动必须仰赖钙质,每次心跳前,钙离子会涌入心肌细胞中,接着一种特殊蛋白质会在细胞中形成一条通道,让这些钙离子从细胞中释出,导致心脏收缩。
一旦形成这种特殊蛋白质的基因发生突变,就会造成心律不整,让原本健康的人突然因心脏病发而死亡。
中医药治疗心律不整有独到之处,依病因病情加以辨证论治即可获得良效。
心律不整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为常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出现频率较高。发生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不整也不少见。其他病因还有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或胸腔及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此病常与精神因素,心血不足,心阳衰弱,水饮内停,阴虚火旺,瘀血阻络有关。平常心虚胆怯之人,由于突受惊恐,以致心惊神摇,不能自主,渐至稍惊则心悸不已。久病体虚,或失血过多,或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等,既可耗伤心血,又能影响脾胃生化之源,渐致气血两亏,心失所养而发为心悸。
久病虚劳,或遗泄频繁,伤及肾阴,或肾水素亏之人,水不济火,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心悸。大病久病之后,阳气虚衰,不能温煦心脉而发心悸。脾肾阳虚,不能蒸发水液,致水液停聚而为饮,钦邪上犯,心阳被抑,引起本病。由于痹证发展,风寒湿邪搏于血脉,内犯于心,以致心脉痹阻,发为心律不整。
按心律不整时循环障碍严重程度和预后可分为致命性、潜在致命性和良性三种。中医药治疗心律不整有独到之处,依病因病情加以辨证论治即可获得良效。
1.心虚胆怯证:心悸因惊恐而发,悸动不安,气短自汗,神倦乏力,少寐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以酸枣仁三钱,炙远志一钱,茯神四钱,五味子一钱,熟地三钱,天冬二钱,麦冬二钱,西洋参四钱,炙甘草一钱,水煎日服三次即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2.心脾两虚证:心悸不安,失眠健忘,头晕乏力,神疲倦怠,面色苍白,气短易汗,纳少,胸脘痞闷,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弱。以党参十五克,黄 耆 二十克,白朮十克,甘草五克,当归十克,郁金十克,酸枣仁十五克,茯神十五克,远志五克,广木香十克,大枣三克,柏子仁十五克。用科学中药粉调配而成,日服三次,每次三克,即可达到健脾益气,补血养心。
3.心血瘀阻证:心悸怔忡,胸闷心痛阵发,面唇紫暗,舌质紫或有瘀斑,脉细滑或结代。以桃仁十克,红花五克,丹参二十克,赤芍十五克,延胡索十克,香附十克,生地十克,当归十克,桂枝十克,甘草五克,生牡蛎十五克,茯神十克以科学浓缩中药粉调配而成,日服三次,每次三克即可达到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4.心阳虚弱证:胸闷气短,畏寒肢冷,头晕,面色苍白,舌淡胖,苔白,脉沉细迟或结代。以桂枝二钱,炙甘草二钱,西洋参二钱,制附片二钱〈先煎〉,龙骨五钱,牡蛎五钱,以水煎日服二次早晚温服,即有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之功。
穴位疗法
选体位穴之内关、神门、足三里、丰隆、膻中等穴或耳穴之内分泌、心、交感、神门、皮质下等穴,每日各选三穴交替按压即有治疗的效果。
养生之道
保持乐观的心情,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
轻证可从事适当体力之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重证心律不整患者应嘱其卧床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律。
多吃营养丰富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忌过饥过饱,烟酒、浓茶,宜低脂、低盐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