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的血流泵,可以说是决定人生死的重要器官。如果心脏停跳半分钟,人就会昏迷,心脏停跳超过4分钟,人就会发生脑死亡,难以再清醒。所以,心脏的活动就标示着人的生命,因为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泵站,一旦停止了工作,人就会失去生命。
心脏位于胸腔中间稍偏左,是一个由特殊心肌构成、具有4个心腔和4组阀门的肌肉泵。心腔即是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4组阀门就是三尖瓣、肺动脉瓣、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使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动。心脏可看作被房室间隔分成了左右两部分,自成体系、不能直接相通。这就形成了两套泵:右心房、右心室泵出的血经过肺循环,回到左心,左心房和左心室泵出的血经过体循环回到右心。实际上左右两个泵是在心脏整体舒缩中同时完成各自的功能,这样即协调又省力。
右心房接受全身静脉回流的血,这里的压力不大,下面的门就是通入右心室的阀门,它有三个软膜门扇,叫三尖瓣,只能向心室方向打开,血液只能由房人室。当心脏收缩时,心室压力增高,三尖瓣就会严密关闭,阻止血流退回心房,只能流向肺脏,右心室的出口也有个阀门,是由三片半月状的软膜(肺动脉瓣)构成的单向门,心脏舒张时,肺动脉瓣关闭,阻止动脉内的血返流回心脏。同样,左侧心脏也是这个样子,只不过左心房室之间有两扇门,叫二尖瓣,左心室出口的门叫主动脉瓣,也是由三片半月状的软膜构成的。
泵是需要动力的,心脏的动力靠的就是强大的心肌收缩。心肌细胞在营养物质的氧化代谢中获得能量,进行有规律的收缩与舒张,从而推动血流不断循环。包绕心房的心肌较薄,因为它收缩只是把心房的血推人心室,不用太大的力。而两个心室的肌肉就比较厚,它们收缩是要把血液推向大小循环,所需力量就很大。尤其是左心室的肌肉最厚,因为它排出的血液要经过大循环到达全身每一个角落。
心脏的跳动是自控的,也就是说,心肌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是受“起搏传导系统控制,这个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位于室间隔两侧的左右房室束分支以及分布到心肌的蒲氏纤维。其中窦房结是正常心脏的一级起搏点,具有很强的自律性。按窦房结的传导跳动,即为窦性心律(60—100次/分)。有了这种自律控制才保证了人在睡眠甚至昏迷状态下,心脏依然不停地跳动。另外,它还接受神经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以使心跳适应全身的各种变化状态。
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也会老化,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说,心脏的老化是指心脏内胶原成分的增多和质的改变。也就是说,构成心脏的有功能的主体细胞萎缩(有时是代偿肥大),数目减少,而没有功能的纤维组织增生,发生变性甚至钙盐沉积。总的结果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及储备减低,另外纤维增生使心脏变得僵硬,没有弹性。
心脏老化对中老年人心脏结构发生以下改变:
1)心肌细胞肥大。人类心肌细胞数目有限,不能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只能通过心肌细胞肥大和心肌纤维延长来适应生理需要。但一些心肌细胞肥大的同时其他心肌细胞会被纤维组织代替。总的结果是室壁增厚。
2)心房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大。
3)瓣膜增厚僵硬,甚至钙化,有时尚可发生黏液样变性。
随年龄增加,心脏结构发生老化》心脏的生理功能亦随之发生改变。会发生以下改变:
心搏出量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有资料表明,30岁时正常人的心搏出量为100%,60岁时为80%,70岁时为75°/。,80岁时为65%,90岁时为40%。
心肌细胞肥大及纤维组织增多、变性,可使室壁增厚,心室壁弹性下降,心脏收缩和舒张所需时间延长,心脏收缩效率下降。
冠状动脉血流随年龄增加而逐年减少,60岁时冠状动脉血流只相当于青年人的65%。
此外,心脏老化使得心肌细胞对氧的利用率逐年下降,心脏储备逐年下降。.
中老年人动脉系统,无论是主动脉、冠状动脉或其他中等动脉均会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管壁胶原纤维增多,内膜增厚,中层相对变薄,从而管壁弹性下降,变得僵硬。心脏收缩期不能很好扩张以容纳血液,致使左心室阻力增加,收缩期血压升高;而心脏舒张时不能持续回缩以维持血压,血压下降偏快,故老年人往往出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且脉压差增大。
中老年人心脏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加之人体有血脂高,血黏度高等诱因,就会使向心肌供血的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或痉挛性狭窄,引起心肌供血不足,发生心绞痛。心绞痛就是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不适感觉。心绞痛的发作提示机体:心脏正受缺血、缺氧的损害,处于危险之中,也就是说,心脏“又累又饿”,已不能胜任向全身栗血的工作,机体应马上采取措施,避免心脏受到进一步的损害。血管的状况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