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是一种疾病,而非正常的老化过程。”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人工耳蜗听力与公共卫教研究中心主任林(Frank Lin)表示,有些常见的失智症状如听力损伤,其实是可以预防的。
听力受损增加患失智风险
林曾率领研究团队,追踪639名36~90岁的民众超过10年,每隔1~2年接受一次听力和认知能力测试后,研究结果发现,未矫正的听力损失,会加速大脑萎缩与其它大脑病理性变化(如大脑白质病变):
轻度听力损失(26~40分贝),失智症风险增加1倍
中度听力损失(41~55分贝),失智症风险增加3倍
听力严重受损者(56分贝以上),患失智症风险会高出一般人5倍
2020年刊登于国际医学期刊《刺胳针》(The Lancet)一项研究结果也显示,失智症的12大风险因子中,名列第一的就是听力受损。因此林建议,可藉由矫正听力损失,减少大脑处理声音的负担,以及提供更多的大脑刺激,并提高社交参与度,来降低大脑认知能力退化的失智风险。
65岁以上恐3人就1人有听损
由于听损是渐渐发生的,年长者50岁后就要留意听力退化征兆,听力每年约以2%的速度在下降;65岁以上长者因为听觉毛细胞老化,每3人就有1人可能有听损状况,生活中除了有漏接电话、社交困难外,还可能因为听不到交通号志声、警示哔哔声等而有较高的危险,同时也会提高罹患老年失智症的机率。
到了70、80岁后,听力会加速退化,因此建议,每年需做一次听力检查,若听损超过40分贝可能影响生活安全时,即可采用助听器辅助介入,最大化地减少听力下降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3关键推迟认知功能老化
听损导致认知功能老化,站在社会性角度来说,随着年纪增长的过程中,社会互动与社会连结也可能会随之减少,而听力损失通常是社会孤立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经常感到孤独的人,大脑认知功能老化速度通常比其他高龄者来得快。
“老化的大脑仍具有可塑性。”
大脑认知功能与心智活动息息相关,呼吁大众在迎接超高龄社会的同时,掌握“3大关键”可推迟认知功能退化:年长者维持规律运动、高强度社交(认识新朋友)、充足良好的睡觉质量。
年长者的听力保健照护
针对年长者听力照护重点,建议除了定期听筛外,应及时配戴助听器、人工电子耳等辅具,帮助听力维持在一定程度,可防止进一步失智疾病的演进,“对于听觉毛细胞已所剩无几的重度听力损失者来说,助听器对于中度到中重度的听损者,帮助效益最大。”
在日常听力保健上,专家提醒,应避免长期待在噪音环境;糖尿病、三高、肾脏病等慢性病患,为听损高风险群,应妥善控制病情,避免影响内耳血液循环障碍,导致听力损伤;饮食上可摄取抗氧化饮食及维他命等保健品。不过每个人的听损都不是单一因素,建议应进一步找出病因,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