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老年 > 晚年健康 > 老年痴呆 >

看着一个人很熟 却偏偏叫不起名……

发布: 2018-09-11 13:39:51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www.xdjk.net  |查看:
本文相关:失智的前兆
收藏
和几位60岁左右的朋友聊天,提到我们一个月前一起去日本看到紫藤花开的盛况,脑海立刻涌现一片奼紫嫣红,却一时想不起花园的名字。一位朋友提个头:“足……”我马上说:“足利花园。”于是大家纷纷分享很多名词都想不起来的经验,感叹老了,也担心是否为失智的前兆。
“就是那个、那个……”其实是舌尖现象
话到舌尖却讲不出来,心里明明知道自己要讲什么,而且脑海里浮现着那个人、那个地方或那件事的鲜明影像或事迹,可就是说不出名字!这时,如果有人给点提示,如说出名称的第一个字,正确字眼马上会跳出来,或者过一会儿、甚至几天后,也会自然想起来──这种情况称为“舌尖现象”(Tip-of-the-tongue syndrome)。
失智的前兆
早在100多年前,医学界就注意到了这个现象。舌尖现象不限语文、不分国家,在各个年龄层的成年人都可能发生,而且很常见,有些人甚至每个星期就会出现一次。忘记的字眼主要是不常用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等,在紧张、压力大或劳累时较容易发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愈频繁。
舌尖现象是失智的前兆?
为何老年人较容易出现舌尖现象?可能是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大脑老化了,脑中负责名词意义与名词语音的神经链接也变得较弱。正因为舌尖现象在老年人较常见,所以只要一发生,就难免会担心是否为失智症的前兆。
失智症是以“短期记忆”和“情节记忆”(对事件的记忆)的减退为主。那么,老年人的舌尖现象与情节记忆的减退有关联吗?有一篇来自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发表于2013年《心理科学期刊》的论文,研究中,分别测试了718名成年人的情节记忆和舌尖现象。经过统计分析,年纪大与舌尖现象与情节记忆的减退并没有明显关联,可见不是失智的前兆。
然而,阿兹海默症、颞叶癫痫等神经疾病也可出现舌尖现象,但因疾病的其他神经症状很明显,所以舌尖现象常不会被注意到;在失智症的前期──也就是“轻度认知障碍”者中,出现舌尖现象的机率的确较正常老年人高。
有些轻度认知障碍者不只讲不出人名,也难以联想出与这个人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演员,可能一时想不起来名字,却可联想到他曾演过哪些戏、演过哪些角色,但是对于有轻度认知障碍的人来说,要去连结、回想起这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可能有困难。
“桌子”“椅子”都说不出口,就要小心了
舌尖现象最特别的是只有叫不出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但如果连桌椅或手表等一般名词都叫不出来,那就要思考是否有“失语症”。
失语症是左侧大脑的额颞叶受损所造成的语言障碍,主要分为“表达性”(无法言语)和“接受性”(不能理解别人的话)两种,这两种常常并存,且都有命名困难,即说不出人、事、物的名字。
症状最轻的失语症只有在命名上出现困难,称为“命名性失语症”,与舌尖现象最大的差别是:不仅专有名词,连一般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名词都有困难。例如病人可能说不出“手表”两字,但会说“是用来看时间的”,或指着自己手上的手表。
3个生活守则 避免舌尖现象
舌尖现象主要是说不出专有名词,而不是像失智症和失语症患者连普通名词,如筷子、书桌等常用名称也忘记;更重要的区别是,有舌尖现象的人在其他的认知功能上,如判断、语言、方向感等并不受影响。那么,如何能避免舌尖现象的发生呢?
1. 多准备、多练习:研究发现,当处在被观察的环境中或受到注意时,可能因为紧张,比较容易发生舌尖现象,所以遇有演讲或重要场合,除了事先充分准备、多练习,记住专有名词,前一晚更要睡得饱,到时从容有自信,心情放松,说话自然会顺畅。
2. 多运动、增强体适能:平常养成规律、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要太累,说话不要太快。有一篇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发表于2018年4月《科学报告》期刊的论文显示,体适能好的人,发生舌尖现象的次数也较少;虽然这个研究没有证明两者间的因果关系,但相信持之以恒的运动,也有助于减少舌尖现象的发生。 
3. 别怕请别人协助:万一话到舌尖说不出来时,可请对方帮忙提醒、或请对方说出来,不用太在意。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