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患者生命最后一年,接受管灌喂食、气管内管插管、呼吸器治疗、心肺复苏术急救及洗肾之比率远高于欧美先进国家,尤其是气管内管插管、呼吸器治疗、心肺复苏术急救风险是癌症病人的四倍以上。专家呼吁应积极提升社会大众及医疗人员对末期失智之认识,推广以舒适为目标的安宁缓和疗护,并修改健保启动失智安宁的收案条件。

末期失智多认识 患者可安享晚年
研究发现,我国失智患者生命最后一年,有高达七成接受过管灌喂食、六成曾接受气管内管插管及呼吸器治疗,三成曾执行心肺复苏术急救,近两成仍在洗肾,比率远高于欧美先进国家,在亚洲国家中也偏高。
末期失智接受急救与维生处置 反而在生命终点受尽折磨
经校正年龄、性别及共病因素后,失智病人接受气管内管插管、呼吸器治疗及心肺复苏术急救的风险是癌症病人的四倍以上,这些治疗几乎集中在过世前一个月,在接受急救与维生处置后,失智患者并没有因此顺利存活,反而是在生命终点受尽折磨。
我国从2009年开始将失智者纳入安宁疗护服务对象,至2013年底为止接受安宁疗护的失智者仅占总人数的1.64%,其中很多人是因为同时患癌症才会接受安宁疗护,在没有癌症的失智症病人,既使接受安宁疗护后,仍有高比率接受维持生命治疗。这代表着国人与医疗体系中,对比癌症较不能接受失智症是个会导致生命末期的重大疾病,因此倾向积极救治。
失智比例升高 医疗需推动
近年来,民众已逐渐能接受癌末病人不进行过度的维生治疗,转而能接受以舒适为目标的安宁缓和疗护。失智症同样是威胁生命、导致死亡的重大疾病,民众与医疗人员都还没有充足的认知,及时采取安宁缓和疗护来照顾失智患者。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提升社会大众与医疗人员对失智症晚期真实样貌的理解,从而改变对于人工营养与水分、抗生素治疗、症状控制等面向的认知,做出睿智的医疗照护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