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并不罕见,80%患者表现为记忆减退
随着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每天要面对工作、家庭等方面的问题,“不开心”的体验越来越频繁,“抑郁”也成了常用说辞,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他们这个年龄段的抑郁症又有什么特点呢?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所处环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老年抑郁障碍一般是指年龄在55岁或60岁以后的抑郁障碍患者,与年轻人相比,低落心情可能在老年人的抑郁中更少见,然而老年人更多得表现为易怒、焦虑和身体症状。老年抑郁患者大多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症状,有资料显示,约80%的患者存在记忆减退的主诉,其中有比较明显认知功能障碍类似痴呆表现者占10% ~ 15%,症状包括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和判断能力等全面的认知功能下降。抑郁既可能是认知损伤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认知功能下降的表现:抑郁与痴呆的风险增加有关。
抑郁和身体疾病的关系可能是双向的:一些身体上的问题,例如慢性疼痛,可能是抑郁的易感因素,而抑郁也会加重一些本来就不好的身体情况,例如心脏病。潘集阳教授表示,影响老年患抑郁障碍的因素较为复杂,包括社会环境、文化习俗、个体心理与生理变化、共病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等。
有研究显示目前较为公认的老年抑郁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下述3点:
①急性负性生活事件(如哀伤、与子女或亲友的分离、自己或家人的患病或病危等)近期经历上述突发性负性生活事件,对于老年人而言更容易出现情感或心境的低落。
②慢性应激包括身体健康和功能的下降、感觉的衰退和认知功能的减退、住房或家庭、婚姻矛盾、社会经济收入下降、职业能力下降与退休等。
③血管性疾病,老年患者患心脑血管疾病( 如冠心病、卒中等) 的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人群,且预后更差。现有证据显示,老年患心脑血管疾病者易共病抑郁,且互为影响,即抑郁也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邓阿婆入院后,医生予以抗抑郁等药物改善她的情绪,并鼓励家属多陪陪阿婆。出院时,邓阿婆觉得自己胸前区及肩背部疼痛好多了,心情也好了,在家属的陪伴下也愿意饭后出去多走走了。
鲤鱼味道鲜美,肉厚刺少,但要注意的是,鲤鱼的鱼腹两侧各有一条细线一样的白筋,俗称“腥线”,在烹调前去掉可以去除腥味。
7.鲫鱼——食补佳品
河鱼里的鲫鱼,也是春季食补的佳品。鲫鱼的特点是营养素全面,含糖分多,脂肪少,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所以吃起来既鲜嫩又不肥腻。常吃鲫鱼不仅能健身,还有助于降血压和降血脂,使人延年益寿。产妇食用鲫鱼,不仅可以增加营养,还能有效催乳。
一般来说,0.5-1斤的鲫鱼肉质最鲜嫩,还略带甘甜。鲫鱼烧、炖、焖均可,但以做汤最为美味,比如鲫鱼豆腐汤、鲫鱼蘑菇肉片汤、鲫鱼猪蹄汤等。鲫鱼虽好,但并不适合所有的人,感冒发热期间则不宜多食鲫鱼,阳虚体质和素有内热者不能食用,易生热而生疮疡者也应忌食。
8.刀鱼——最适合老人食用
刀鱼肉质细腻鲜嫩,富含蛋白质、脂肪,入口即化,但刺较多,吃起来要小心了。晚春时的刀鱼刺软,肉细嫩,这时候吃最好。刀鱼性甘平,有健脾益胃、益气养血之功效,最适合老年人和肾病患者食用。刀鱼也是蒸着吃最好,可在鱼上放点香菇、笋片。食用时,用筷子夹住鱼头,将鱼提起来,把鱼肉从鱼骨上刮下来即可。
9.河蚌——河中鲍鱼
初春,是吃河蚌的好时节。因为此时的河水比较冷,水中的水蛭还不活跃,可以说此时是河蚌最干净、肉质最肥厚的时候,且有清热解毒、滋阴明目之功效,难怪老人们常说“春天喝碗河蚌汤,夏天不生痱子不长疮”。河蚌和鲍鱼的营养价值较为接近,都属于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从矿物质的含量来看,虽然鲍鱼铁和钙的含量极其丰富(分别为266毫克/百克、22.6毫克/百克),但河蚌也绝不逊色,而且河蚌的含锌量甚至还高于鲍鱼。
蚌肉本身极富鲜味,烹制时千万不要再加味精,也不宜多放盐,以免鲜味反失,其中黑黑的泥肠不宜食用。另外,蚌肉性寒,脾胃虚寒、腹泻便溏的人最好不要贪鲜,少吃或不吃为妙。
10.银鱼——宝宝辅食
银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银鱼肉质细腻,无骨无肠,无鳞无刺,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尼克酸等营养成分。中医认为,它具有益肺利水之功效,很适合作为辅食给宝宝食用。此外,体质虚弱、营养不足、消化不良、高脂血症患者也可多吃一些。日本人非常喜欢吃银鱼,他们认为银鱼是一种长寿食品。现在市场上很难买到新鲜活银鱼,一般都是经过冷冻或者是晒成便于储存的银鱼干。经干制后的银鱼,营养价值更高,其中以钙含量最高,居群鱼之冠。银鱼可以煮、炒、做汤,或是做成银鱼羹食用。
由于环境的污染,很多鱼都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因此建议一周3-4次,或是隔天食用,这样即便存在重金属污染,也能给肝脏一定的排毒时间,且不会因摄入量过大而造成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