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通常会把长辈接到家中同住,进而明显感觉长辈在饮食、睡眠上的改变。被老化掩盖的忧郁症,通常不容易被患者本人察觉。反而容易对照顾者生活造成冲击,认为自己需在生活安排、心理状态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寻求咨商后才意外发现长辈其实患了忧郁症,进而带长辈进行治疗。
在会谈室内,经常听起案主这样描述家中的长辈。“我爸退休半年,这几个月他出门的次数变少好多!很奇怪,明明没受伤,却说这里痛那里痛,带他去检查,也检查不出病因来。”“我妈妈最近好健忘,连要采购些什么都记不住,她怕自己是不是得了失智症,变得愈来愈不想出门,我觉得她好像愈来愈不开朗了。”
“我婆婆最近的事情记不住,但过去的事情记得可清楚了。老爱翻旧帐,看什么都不顺眼,搞得我每次回家都压力好大。”他们提及的活动强度下降、频率减低、容易疲倦、主诉疼痛、健忘、翻旧帐等状况,其实,经常容易被解读为长辈们老化的正常现象,却轻忽了背后可能隐藏着更重要的讯息──老年忧郁症。
长辈们不为人知的困扰,容易导致忧郁
长辈们已届一般认为可以享福的年纪,许多人总认为退休后的他们一定是无事一身轻吧!没注意到长辈的生活中,其实也有一些随着年龄渐长而出现的烦恼⋯⋯
在长辈相近年龄的朋友圈里,因老化导致的失能与死亡名单,将随着年纪渐长而越来越长。虽然他们不把生老病死这类事情挂嘴边,或是有时讲得很豁达;实际上,看着身边的亲友们一个个过世,他们也知道,总有一天需要面对的是自己的死亡。如果这时候长辈的身体还有病痛在身,更容易产生忧郁症状。
长辈这样的烦恼,通常难以跟青壮年期的儿孙辈提及。一来因为面临的人生阶段不相同,儿孙可能难以理解;二来也不希望让儿孙辈担心。老人家要不就是将这些苦往心里吞、闷在心里,成天疲倦、无活力,也不快乐。要不就是将担心转化为愤怒暴躁的情绪,形成儿孙辈对老人家产生凡事看不顺眼、爱翻旧帐、脾气不好的印象。若儿孙辈、伴侣对于这些转变不够敏锐,可能使老人家的忧郁更加严重。
被老化掩盖的老年忧郁症,求助者通常并非长辈本人
经分析发现65岁以上老人有10.8至26%曾出现忧郁倾向,25.5%的长者系因忧郁情绪无法及时纾解,而导致自杀行为的出现。在一般经验里,主要照顾者要感觉长辈在生活上、心理上对自己的依赖日益增加,才求助心理咨商的协助后,经过了解,才知道是老年忧郁症在作祟。
老年忧郁症的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病因不明的身体抱怨。长辈的主要照顾者经常需要陪同长辈至医院进行检查,却一再经验到检验报告上显示没有问题,长辈却仍旧不适的现象。其次,老年忧郁症的患者会在短时间内,突然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来,也记不住。过去,长辈可以料理自己的生活,而今却常对主要照顾者诉说自己感觉疲倦、无力,无法如过去一般自行满足生活基本需求。
此时,主要照顾者通常会把长辈接到家中同住,进而明显感觉长辈在饮食、睡眠上的改变。被老化掩盖的忧郁症,通常不容易被患者本人察觉。反而容易对照顾者生活造成冲击,认为自己需在生活安排、心理状态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寻求咨商后才意外发现长辈其实患了忧郁症,进而带长辈进行治疗。
许多人有共同的疑问,“如果长辈真的诊断有忧郁症,除了配合身心科的药物治疗外,身为晚辈的我们,还能替长辈做些甚么?”
建议1、如果困扰的是家属,建议家属先求援
许多时候家属会因长辈经常需要就医,而在生活上感觉到老人家依赖渐增;心理上则须承受长辈起伏不定的情绪、无望感、抱怨等,而备感压力。这时,如果长辈也愿意配合就诊、进行治疗,会是皆大欢喜的情景。
若因为长辈不愿就医、情况也未转好而衍生冲突,且无法立刻改善时,建议照顾者自己先寻求心理咨商,找到方法与长辈相处、自我调适后,才能有效协助忧郁症的长辈。
建议2、协助长辈建立社会人际支持
长辈的困扰通常不会与儿孙提起,如果有同年龄的生活圈、专业支持团体,可以协助纾解长辈们内心的担忧,学习如何面对老化、生病、失能与死亡这类议题,将对老年忧郁很有帮助。
可留意老人家是否有可以固定聚会的场所或群体,这个聚会能否对老人家自己的因应有正面帮助。若老人家平日就有类似的社会支持团体,建议你可以拨空陪他们参加。如果老人家没有类似的团体能支持,也可以从小区活动中心附近的宗教团体开始,建立社会人际支持。
建议3、转换长辈看待人生的眼光
当长辈们陷入忧郁情绪时,除了聆听长辈们的诉说以外,建议可以带长辈回到当下,去细数目前拥有的有形、无形资产。对许多长辈而言最大的资产,是儿孙辈付出的时间、陪伴。让长辈发现自己在儿孙身上造成的正面影响,能够帮助他们重新找回人生意义。
日常生活中需要时常留意老人家的饮食、睡眠、心情状态,才能及早发现转变,提供实时协助。身为家属的我们,需要准备好自己,才能陪伴长辈们一起面对忧郁症带来的人生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