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老年,该释怀的释怀,该放下的放下,不要再为难自己,委屈自己,不要再逞强,不要再纠结。我们已经过了任性的年龄,生命已经由不得你再去糟蹋。如果你不爱惜自己,又有谁会真的在乎。
李奶奶今年60岁了,退休以前在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从事行政工作,由于儿女都已成年,再加上她平时的工作也非常忙,因此很少过问家里和子女们的事。不过,这一切在老人退休后却突然变了样。在孩子们看来,母亲操劳了一辈子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享受一下天伦之乐了。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退休后的母亲像变了一个人,以前对儿女们的事情都不怎么管,但现在却是事必躬亲。儿子都已经是40岁的人了,老太太却还天天打电话问他吃饭、休息的情况,问孙子的学习情况。时间一长,儿媳妇开始有意见了,儿子和孙子对她的唠叨也开始显得不耐烦了。李奶奶心里十分难受,也很疑惑:难道我关心他们还有错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心理学上将李奶奶的这种表现称之为老年人的“牵挂心理”。其主要表现为:老年人对自己的子女表现出过分的牵挂,虽然他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但老人依然把他们当成小孩子一样来看待,整日唠唠叨叨数落个不停。老人退休后将感情和生活重点重新放在儿女们身上,是完全正常的。归根结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老年人退休后,突然变得无所事事,导致心理落差较大,特别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关爱,但由于他们的生活圈子较狭窄,因此对子女的情感依赖就越来越强烈,希望能在子女身上得到感情的满足和宣泄,通过对儿女的关心和牵挂来引起儿女们对自己更多的重视和爱。与此同时,也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进行自我暗示,证明自己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
过度牵挂儿孙会让老年人长时间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患有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很容易因此而发病。
有“牵挂心理”的老年人,其实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避免过度牵挂。老人首先要学会以一种正常的心态与儿孙相处。同时,老人要多培养兴趣,经常串串门、聊聊天、广交朋友,从而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另外,老人还要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技巧,如抑郁时可以打开电视看看娱乐节目;出现心慌、害怕、焦躁不安等现象时,可以听听音乐,做做深呼吸等。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老人们的“牵挂心理”都存在理解误区,认为老人事事都要插手、件件都要当家是独断专行的老派家长作风的体现,其实这种行为恰恰是老年人自身渴望被关怀被牵挂的心理表现。因此做子女的应当怀着同情理解的心态与老年人多沟通,千万不能疏远老年人,更不能表现出厌烦的情绪。
人到老年,这样“放下”更快乐
人到老年,愿意放下六样东西,老年生活必定能活过得轻松,活得漂亮!
1、放下过去
每个人都有过去,都有一段自己刻骨铭心的过往。但过去终究是过去,不要过多沉溺。
人到老年,放下过去,好好过吧!只有放下了过去,一切才会呈现出最为美好的一面。只有放下过去,才能拥抱今天,活在当下。
2、放下压力
老年人的压力,大部分来自经济问题和子女问题。比如积蓄都拿给子女用了,自己的生活补给短缺;比如想着子女结婚买房,孙子上学都要花钱,自己一定要再去赚钱补贴子女。
实际上,人到老年,不应该往自己身上施加压力了。慢慢放下压力,不要总操心这个,操心那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坎,还得他们自己过才行。
3、放下烦恼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烦恼,每天都会有新的烦恼出现。可并不是每个人都愁眉苦脸,还有很多人每天都过得快乐满足。存在差距的原因很简单——心态不同。心态好的人,懂得舍弃烦恼,留下快乐。
人到老年,放下烦恼,让阳光照进心扉。有一个好心态,学会平静地接受现实,坦然地面对困难,积极地看待人生。
4、放下自卑
不是每个人都是强者,但每个人都可以变得内心强大。老了能生活自理,自然是福;如果有其他困难,也不用有思想包袱。
人老了,无需自卑,更无需自责。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想法,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实现不同的价值。
5、放下抱怨
抱怨是一剂毒药,能让夕阳失去色彩,让老年生活变得枯燥,人也没了精气神。
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而是看重拥有的,看淡无法拥有的。不要抱怨,不要气馁,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已经拥有了。
6、舍弃犹豫
不要因为年纪大了就开始犹豫,担心这个去不了,担心那个吃不得……想去哪里旅游,想吃什么,只要认准了,就不要优柔寡断,马上去做吧!
哪怕自己都觉得这样很疯狂,但这不正是老了也要疯狂,老了也要闯荡,老了也要精彩的阐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