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长辈年纪愈大愈难相处,动不动就怒吼骂人?研究显示,年长者平时情绪稳定性高,但情绪调节能力不佳。心理学家表示,长辈情绪失控其实有2大主因。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老人情绪失控的状况。老人确实可能因为认知能力退化,导致情绪控制能力变差,但是情绪失控也不是老人专属。
年纪大的情绪稳定度其实比年轻人好?
有个针对20~80岁成年人进行的情绪经验调查,不定期询问受试者当下的情绪感受,结果发现即使排除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年长者的情绪稳定性还是比年轻人高。
但年长者情绪稳定度比年轻人高,并不是因为对生活比较满意,有可能是因为年长者在生活中比较能够抑制欲望、比较不会患得患失,情绪也就相对稳定。
大脑退化易让情绪失控
有些情绪失控的原因是各年龄层共通的,像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环境因素、遇上突发状况以及个人性格所致。但特别容易引发年长者情绪失控的原因,就是大脑退化。
有研究比较年长者和年轻人在看过负向刺激之后的大脑反应,发现年长者在跟认知历程有关的指标,像是反思能力、对于同理心的认知等等,都比年轻人差。
后续研究中,他们发现年长者连结强度愈强,反而愈容易受到负向刺激的影响,自陈的焦虑指数也更高,反映了年长者在情绪调节能力上比较差。
轻度认知障碍的年长者会更常使用不好的情绪调节方法。另外,失智者若对自我感知的能力下降了,也会影响他们在抑制情绪的能力。这些都显示了大脑的退化会影响年长者情绪调节的能力。
先厘清长辈情绪失控原因,是认知衰退或博取关注?
首先,人们要提醒自己用比较客观、理性的态度来面对。
很多时候长辈不是故意要失控,而是没有办法控制。即使他们刻意失控,目的也可能是要吸引其他人的注意力或表达不满。
如果周遭的人无法意识到这点,还用错误方式响应,也可能造成不好的影响,例如:情绪失控导致酗酒行为。
另外,找出长辈情绪失控的原因很重要。比方认知能力退化,导致情绪无法控制,那么就该尽早就医,了解可以采用哪些治疗方式。为了避免让长辈产生抗拒心理,挂号可以选择比较中性诊别,像是家医科、老人医学科,而非精神科、神经内科。
若长辈的情绪失控是希望博取注意力,那么可以多沟通、了解他的需求,协调出彼此都能接受的互动方式。
应对策略:转移焦点、寻求专业协助
一旦知道为什么会有情绪调节的问题,就能讨论怎么面对。若长辈没有意识到,或已经无法意识到情绪失控的严重性,就非常棘手。
以失智者来说,比较好的策略会是用分心的方式让他们转移焦点,而不要固着在有情绪反应的事物上。
若长辈有失智或失能的病症,你也可以透过照护者的支持团体寻求相关资源。
若长辈情绪失控的状况很严重,出现言语、肢体上的霸凌,一定要尽早处理。不能因为同理就包容长辈失控的行为,否则只会让状况愈来愈严重。
如果无法理性沟通,就要寻求专业协助来改善长辈情绪失控的状况。
另外,除了家人要有这样的自觉之外,若有聘用的照护者因长辈的情绪失控而身心受创,也要处理,而不是要求照护者忍耐。家属应该要主动给予照顾者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