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鑫因涉及伤害案,由父母陪同来法院接受个案调查。我问他犯了什么错要来法院,他未回答我的问题,却大声告诉我他才是被害人,在学校已经不知被打过N次了,他只不过打别人一次就要被告,那些打他的人为什么都不用被罚。
妈妈顺着小鑫的气势也提高声调声援孩子:“我们比较穷,没权没势,做工仔的就注定要被欺负吗?”
我解释,小鑫被打,他是被害人有权依法提出告诉,这是一件事;被伤害一次,他们就有权提出告诉,要打他的人负起民刑事责任,这和小鑫打人是两件事。
◎妈妈骂小孩,爸爸打小孩,然后爸爸骂妈妈
小鑫一副很不以为然地说“自己表现都不错”,我问他有什么比较好的表现,他想了又想说,他每天都有到学校。
我再详细的了解,才知道他几乎每天都会迟到。讲到上课妈妈火气就来了,等不及我把话问完,就指着小鑫破口大骂:“每天叫他起床,比请神还难!”为了小鑫不肯起床,全家每天早上像打仗,有时气到很想拿桶冷水直接泼小鑫,爸爸有时还气到拳打脚踢,他才不情愿地起床,每天会迟到,就是因为这样。
“哪有每天?我有时候还不是会自己起来!”
小鑫的抗议,也惹恼了妈妈,把小鑫在学校作业不写、和老师顶撞、在学校天天都惹事,老师几乎每天都要连络家长……全讲出来。“我快要烦死了,我们怎么会这么不幸,生到这种小孩!”妈妈讲着,眼泪就流了出来。
小鑫也很不服气,斜眼看他妈妈,很直接且不客气地指责妈妈:“从小就只会打和骂,除了会碎碎念,什么都不会!”
小鑫的话还没说完,沉默在一旁的爸爸,站了起来,突然朝小鑫的脸打了过去:“死囝仔,来到法院还这么顽劣,法院没法度管你,你爸今天要好好教训你!”
爸爸要打第二拳时,小鑫就站起来要反抗,父子几乎要打起来。爸爸要我评理、把小鑫关起来。
妈妈也加入战局,刚开始是护着小鑫,当爸爸对她骂脏话,她大声咆哮,扬言要告家暴,她先生只要一喝酒就要打人,她已经忍很久了,她再也受不了!
◎孩子的凶恶眼神和父亲一模一样
谈话室的冲突引来志工和其他同事的关心,我请志工先把爸妈带离谈话室,并请他们分开坐,不准爸妈再交谈。
我做家访时常见到这样的场景,但在法院,夫妻和亲子当场火爆对呛,却不常发生。小鑫一脸无辜地低头坐着,双手用力交握,不时还摸着自己被打红的脸。
“大人就可以随便打人吗?我要提告,告我爸伤害。”
我看着小鑫脸上露出凶恶的眼神和他父亲刚刚的眼神无异,在法院工作多年,类似的家庭不胜枚举。小鑫的父母也来自类似的原生家庭,都是用粗暴的方式在彼此伤害,把一个完整的家,弄到无法发挥教养功能。
我可能帮不了小鑫的爸妈什么,但眼前的小鑫,我或许可以做些努力,让他有机会脱离暴力家庭代代相传的宿命。
“还痛吗?我需要弄个冰毛巾,让你敷一下吗?”
小鑫看我一眼,又低下头来,感觉到他似乎在流泪。我走出谈话室,找了干净的毛巾,用饮水机的冰水泡湿拧干,拿进谈话室。他爸爸这次并没有打得很用力,会痛但没有红肿,冰毛巾不只敷小鑫的脸,更想治疗他因粗暴关系而受的伤。
◎总有一天,我要老爸好看!
小鑫情绪稍微缓和,可是他很激动地想从我身上找到支持“他”的力量。
“我爸会老,我会长大,总有一天,我一定要让他好看!”
我看着小鑫,问他是要毒打他爸爸,还是杀了他呢?还是虐待他,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呢?
“小鑫,我第一眼见到你,就知道你是个有智慧,又懂得给自己最好选择的人,别人让你不舒服,除了骂回来、打回来,就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小鑫沉默了一下看着我,想了解我期待他给我什么样的答案。
“别人让我们不舒服、侵犯我们,我们就要让对方更不舒服,让他知道下次别再用这种方式对待我们?我们一定要拿对方的不够好和错误,惩罚我们自己吗?”
小鑫没有给我答案,因为在他的生命经验中,除了做一个又“强”又“狠”的人,才不会被侵犯,他没有学习过其他的选择和答案。
◎怎样让霸凌事件为未来带来幸运和友谊?
我问小鑫,整个伤害事件你学到了什么?怎样可以让这件伤害事件,为你的未来带来幸运和友谊呢?
小鑫不讲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来,他很认真地在思考。
“我被打,自己也有错,就像被我打的人,之前做了些冒犯我的事,我才会打他!”小鑫知道打人不能解决事情,就像爸爸一生只会打人但也把事情弄得更糟。
我反问他,别人做了我们不喜欢的事,我们生气,然后该怎么办呢?
小鑫毫不考虑地告诉我:“忍耐!吞下去!”
忍字是心头上一把刀,忍是很辛苦的。我觉得不需要忍,而是要学习保护自己的情绪和化解冲突,做些什么或说些什么,让自己和对方好过一些。
小鑫想了很久,他告诉我的答案,我很满意:“对不起我冒犯了你!谢谢您的关心,愿意给我学习的机会。”
“还有吗?”
我很清楚青春期的孩子是不给别人管教的,只有他自己有能力教导他自己,只要我问对了好的问题,他就有能力找到“对”的答案。
“离开现场。不要理睬他。”小鑫之后讲了许多方法,都比用粗暴方式响应来得好,这就是重新选择和自我提升。
我问小鑫,刚刚爸爸打他,他还生气吗?怎样做会让爸爸和自己好过一点呢?
小鑫想了想,他告诉我自己知道该怎么做:“爸妈对不起!谢谢您们对我的关心,陪我来法院,还为我操心,真的很谢谢您们!”
◎孩子的粗暴来自父母和师长的示范,大人要先改变自己
爸爸原本还想训小鑫一顿,我提醒他,孩子在学习,父母也要跟着学习和成长,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来自父母的对待关系,如果我们不满意孩子的态度和想法,要孩子改变之前,父母一定要先做改变。
能从一个错误事件中学习,是教育和辅导的中心目标,惩罚的效果是有限的。
孩子的粗暴来自父母和师长的示范,与其责怪孩子,不如我们先改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