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我们历经千辛万苦,生下小孩,再辛苦拉拔他长大,对他的期待是什么?”
“当然就是希望他能健康、快乐的长大啊。”
“你说谎……说到你自己都信以为真了。”
听到我的不逊之言,坐在我对面的一位母亲,脸上有几分疑惑,但更多的是震撼和愠火。
原本她正低头描述孩子令她担心的诸多“症状”,一听到我这么说,她的头高高扬起,一副不敢置信的表情,瞪大眼,盯着我。
我想她心里疑惑的应该是,这不是一位号称很有耐心与爱心的医师吗?怎么会如此出口伤人。
我承认,那一天,我确实失去了耐性,当我听着一位母亲述说着八岁女孩的生活安排。
那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看诊日,一个小女孩又因为发烧、感冒、咳嗽而来。说“又”,是因为这女孩几乎每个月都会来报到。
小孩如果刚上幼儿园,会因感染病毒、细菌,频繁出入诊所,这是可预期的,因为孩子就像是刚从温室被挪到充满各种病毒、细菌的大染缸一样。
我总是安抚心急如焚的父母们,不必担心。等孩子读到幼儿园大班或上小学之后,他们的免疫能力自然增强,便不会如此经常生病了。
可是这小女孩,她已经读小学三年级了。她完全打破我告诉父母的通则,依旧每个月都来报到,像是在说着:“医生,你料错了。”
初始几次的看诊,我只感受到母亲的身形匆忙。总是母亲先来挂号,而不见孩子来。
母亲一挂完号,就急忙转身离去。没多久后,便是一通又一通,母亲打到诊所的电话,询问现在看到几号了。
这母亲好似已经练就一身抓准时间的绝地功夫,她绝对能在轮到小女孩看诊前的五分钟,才出现在诊所门口。
有一回,母亲恰好带着女孩一起来挂号,因为只需要等待三位病人,就能轮到她们看诊。
挂号人员告诉母亲:“不会等很久了。大概只要等二十几分钟,便会轮到你们了。你们就在诊所等吧,不必回家了。”
结果,母亲的回答,让所有的人都傻眼。
“二十分钟也是时间啊。我们就住附近,二十分钟可以背多少英文单字啊。”
这是第一次的震撼,我也没有想太多。只想着这位母亲生活步骤如此紧绷,未免太辛苦了。
可是,孩子一而再地生病,让我纳闷,为什么这小女孩的身体抵抗力如此虚弱呢?望着身形稍瘦小的女孩,我询问了孩子的饮食。倒也四平八稳,没有明显的偏食。接着,我问了孩子的生活作息,却让我震惊到瞠目结舌。
“孩子每天上午六点起床。”
小孩不是七点二十分才上学吗?为什么需要这么早起床呢?
“爸爸会带她去跑操场,运动一下。你说过小孩一直坐着读书,缺乏运动是不好的。运动很重要啊,不是吗?”
我觉得很赞啊。只是孩子这么早起床,不会赖床吗?
“当然会啊。不过,我和爸爸会把她抱起来,到浴室洗把脸,她就醒来了啊。”孩子被如此强迫唤醒,一般会哭闹。女孩不会吗?
“刚开始当然会啊!可是,一次、两次、三次,她也慢慢习惯了。”
我有点错乱了。运动自然是需要的,也是现在每天呆坐在书桌前,从教室坐到安亲班、补习班,坐到家里的卧室,一坐,就坐了十二个小时的台湾孩子,极度缺乏的健康生长要素。
可是,为了运动,却剥夺孩子睡眠的时间,这实在有待商榷啊。
放学之后的生活安排呢?
“四点放学,安亲班会到学校门口接她。她到安亲班写学校作业,写完后,会另外有安亲班给的功课和考试。到六点多,我们再去接她。”
听完,我当下其实心里松了一口气。
八岁的小女孩,从上午六点起床,忙累了一整天,终于可以回家休息,好好与家人相聚,共吃一顿晚餐了。
“我会先买好便当,让她在车上时赶快吃一吃,再接她去补习班。”
补习班,天啊,不是回家,是再送去补习班。
才八岁的孩子,补什么习啊?这孩子连与家人同享晚餐的时间都排不进行程里。
“星期一和星期三补英文。医生,你应该知道英文很重要,未来能不能捧到金饭碗,可能就靠它了。如果只上学校的英文课,怎么比得过其他同学呢?有的孩子每个寒、暑假都出国游学,英语讲得吓吓叫。如果我们不更努力,不要说赢过别人,我看我们只好在后面追那些游学同学的背影,追得喘吁吁了。”
“星期二和星期四补日文,星期五补码学。”
补日文?补日文?补日文。我以为自己听错了,请女孩的母亲再说一遍,确定是补日文。
八岁的孩子为什么要补日文?在中文的学习才刚起步,英文更是在牙牙学语的阶段,竟然又多了第三种文法完全不同的语言,需要学习。何苦为难孩子啊。
“医生,我看你整天在小小的诊间里面,外面的世界有多竞争,你可能不了解。会说英语的小孩,满街都是啊,没有什么稀罕了。但是,如果我女儿比别人多了一种语言的能力,永远不怕被别人赶上。”
补习是从七点补到九点,回到家,洗完澡,已经十点。但家里的操练,却才刚掀起布幕。
女孩坐到钢琴前,练习一个小时的钢琴。
“女孩以后准备读音乐系吗?”
“没有,我的女儿没有要读音乐系,我只是希望她多才多艺,不要只会死读书。音乐可以培养气质,还能陶冶性情,是很好的才艺啊。人家不是说学音乐的孩子不会变坏吗?”
周一补习补到周五。女孩过的日子像是布满补丁,一块块靠补缀才能连续的人生。
我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周六、周日总该可以在家休息,或玩玩具,或发呆做白日梦了吧。这是孩子所以是孩子的最后一块堡垒了啊。
“有啦,周末当然可以玩,只需要上钢琴课和自然实验课,这就是在玩啊,根本不会累,才对吧。”
我望着眼前这位母亲,尽量压抑我的怒气。
我提醒她:“孩子才八岁。你不觉得这样生活,对才八岁的她而言,太可怜了吗?”
“不会啊,因为我告诉她:『我们要先苦后甘,不要先甘后苦。』”
这样的苦,不会后甘。只会让孩子回想起童年时,不堪回首。
当母亲说她对孩子的期待就是“希望她能健康、快乐长大”时,我知道那不是“口是心非”所一言可蔽之的。
可悲的是,她自己也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