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醒,空气中的细颗粒物(PM2.5)以及其所吸附的大气中的有毒物质可进入肺泡中,抵抗力不足的人群如果长期暴露在细颗粒物含量过高的空气环境中,会对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产生不良影响。特别是身体各器官和系统功能均未发育健全的儿童,灰霾对其身体长期的危害或较成人更严重。专家建议家人遇到PM2.5浓度增高、空气污染严重时,应多留心老人和小儿,减少其外出活动时间,均衡饮食,规律起居并注意保暖,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临床现象:
PM2.5浓度升,呼吸科病人增
“研究表明,呼吸病患者就诊人数增加,与大气中的PM2.5浓度升高相关。”于化鹏称,这一现象确实值得关注。他援引一份于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期间,针对上海市6所大中型医院呼吸科日门诊人数及灰霾天PM2.5、PM10的浓度数据的分析报告指出,在阴霾发生当日,PM10日均浓度每增加50μg/ /m3,呼吸科日均门诊人数分别增加3%;而PM2.5日均浓度每增加34μg/ /m3,日均门诊人数分别增加3.2%。PM2.5、PM10污染对门诊人数影响的滞后累积效应大于当日效应,且在灰霾污染暴发第6天时累积效应达到最大化。
专家指出,与PM2.5暴露有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不全、过敏性疾病、鼻窦炎等。此外,流行病学调查还显示,心率失常、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也与PM2.5暴露有关。
专家说法:
PM2.5“长驱直入”肺泡危害心肺
珠江医院感染科主任钟晓祝教授解释说,人们每次呼吸时大约吸入50万个微粒,当灰霾天来袭、空气中细颗粒物及可吸引颗粒物浓度增高时,人们每次呼吸吸入的微粒比平时可能多达数十倍。一般来说,直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外;直径在2.5~10微米之间的细颗粒物则可能进入上呼吸道,有一部分可以通过痰液和喷嚏被排出体外,其他的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危害较大的是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因其“体形”纤细无比,可“长驱直入”肺泡中。专家分析称,遇到灰霾天,PM2.5被吸入人体后可直接进入支气管中,不但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还可通过氧化刺激、炎症反应及遗传物质等多种机制引起肺组织细胞的损伤,从而诱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等方面的疾病;此外,PM2.5还可成为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为呼吸道疾病的传播推波助澜。如果灰霾天数过多,大量的PM2.5可能深达肺泡并沉积,甚至进入血液循环,或诱发与心肺功能障碍有关的疾病。
“也正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将PM2.5称作致病‘凶手’并不为过。”钟晓祝补充道。
特别提醒:
灰霾对少儿危害甚于成人
“灰霾天增多、空气污染加重,从长远来看,对少儿的危害比成年人更为严重。”珠江医院儿科中心主任王斌教授分析指出,孩子的肺活量相对较小,每次呼吸时吸气量占总肺容量的比例较成年人更大,每次吸入所含污染物的比例对尚未发育成熟的肺部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也可能更大。另外,孩子的身体各器官和系统功能均未完全发育健全,若长期处在PM2.5等污染物超标的环境中,不但影响肺部发育,长期肺功能不佳还将影响孩子以后的身体素质。
而从灰霾的组成来看,除了PM10、PM2.5之外,目前已检测到的主要成分为硫酸盐、硝酸盐、含碳颗粒、重金属等。重金属等有害元素可聚集在细颗粒物上随呼吸进入体内,长期随灰霾微粒带入体内的重金属对儿童产生的危害不容忽视。“因为发育未健全的孩子免疫系统和泌尿系统的功能都较成人低下,对体内重金属的排出也较慢。研究发现,重金属可与血液中的血卟啉结合,可伤及肝脏。”王斌特别提醒,灰霾天时家长和老师尽量不要让孩子做长跑、踢球等剧烈的户外运动,以免因运动时肺活量增加,吸入更多的污染物。
防病建议:
灰霾天减少外出
遇到污染严重的灰霾天,如何降低患病风险?专家支招如下:
1.灰霾天少外出
虽然戴口罩可以防止一些灰尘进入鼻腔,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对PM2.5,即使是专业医用口罩的抵御能力也很有限。降低受损害的最直接方法就是减少外出。特别是有晨练习惯者,污染严重的灰霾天更应取消锻炼计划。
2.室内常通风换气
专家提醒,在室内吸烟、做饭或燃煤和木炭取暖时,也可带来颗粒物污染。因此,室内应常通风换气。
3.饮食均衡作息规律,保持机体抗病能力
日常饮食要均衡,保证营养;起居作息有规律,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机体正常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助于应对灰霾天对身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