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王海芳、宋莉萍、简文杨)“单独”生二胎政策尚未落地,但连日来陆续有心急的高龄“单独”妈到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询问再生育问题。记者昨天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获悉,咨询者中不乏孩子已上大学的四十岁妈妈。
调整前的人口计生政策是从1980年起正式实施的,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受“单独生二胎”政策影响的第一代独生女顶多不超过34岁。记者曾从计生部门获悉,上世纪七十年代已出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的生育宣传,也有部分家庭自行选择只生一个,独生女的年龄保守估计也在40岁以上。
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主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妇产科主任杨冬梓主任医师昨天表示,咨询者的年龄普遍在35~40岁之间,虽说已当了妈,但因年龄关系,生育潜能并不乐观,有的甚至出现了生育障碍。
“我遇到的年纪最大的咨询者有44岁,女儿都18岁了。”广东省中医院妇科徐珉主任医师说,通常女性的生育潜能到了30岁左右会出现下降,35岁开始加速下降,40岁后情况更糟糕,时间不等人。
案例
四十岁妈妈忧上环难再孕
记者从几家医院获悉,这些高龄妈妈的咨询主要分为三类:有的人怕年龄太大,怕生育二胎有风险,有的人因为曾有流产或引产经历,忧虑子宫受损,无法生育,还有的人想要定向“搏仔”或者“搏女”,遮遮掩掩地来求生育秘方。
如果不是自爆年龄,很难相信看上去30岁才出头的萧音(化名)出生于1973年,孩子已满18岁。她说,自己早有“再生一个”的念头,一听说计生政策调整,乐得心花怒放,马上到医院咨询。
“不知道什么时候具体政策才能出来。我只好先调理好身体,时刻准备着,才能马到成功!”萧音说,自己唯一担心的是十几年前曾在老家上节育环,听人家说上环会对受孕能力造成损害,她想尽快把节育环取出来。不过,她被医院告知,取节育环必须有计生部门的证明,这让她发起愁来。
女儿上初中不愿当长姐
记者接触到的咨询者并非个个情绪高涨。38岁的于楠(化名)就带着淡淡的忧愁,她的想法有一定代表性。她育有一女,14岁,上初二。“生二胎的话,我心里发虚。”于楠说,带小孩很不容易,那些“幸福的艰辛”,只有当过妈的人才懂。对于高龄妈妈来说,体力大不如前,她觉得难以吃得消。
不过,于楠拗不过执意“追仔”的老公和公婆。她说,以前还能拿“老公是公务员,不能违反计生政策”来当挡箭牌,现在新政策来了,她只好妥协。
此时,她最担心女儿的感受。“我女儿从小就知道爷爷奶奶更想要孙子,很敏感。”她说,女儿已明确表示“不愿意当姐姐,你们别拿‘生一个弟弟陪我玩’当借口,我不缺朋友一起玩。”于楠说,如果能顺利生个儿子,全家人的注意力和关爱势必聚焦在新生宝宝的身上,恐怕情感受到刺激的女儿到时会更加受伤。一想到这一点,她就心烦意乱,宁可医生告诉她“已经丧失生育能力”。
专家
政策调整或有助育儿观念更新
妇产科专家指出,在“生二胎热”中,普通人关心的怎么怀得上,生得出,而从深远意义来说,“单独”生二胎松绑,以及今后生育政策的调整,将有助于带来的孕、产、育儿观念的全面更新。
资深围产医学专家、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张建平教授表示,1983年以前出生的所谓的“第一代早期”独生女在第一次生育时,恰逢我国剖宫产手术狂飙突进、剖宫产率畸形走高的年代,很多人采用剖宫产生下宝宝。张建平指出,当她们再次生育时,面临的风险要比头胎顺产的女性高得多,例如疤痕子宫、胎盘绒毛植入等问题。
最近几年来,当公众开始了解剖宫产的弊端后,“无痛分娩”又开始出现滥用倾向。记者获悉,“无痛分娩”是在顺产中采用椎管内镇痛麻醉的方法,可明显降低疼痛感,因而令听闻宣传的产妇趋之若鹜。但她们不了解的是,这种镇痛方法会造成产妇在第二次产程时无法发力把胎儿“顶”出来,胎儿因困在产道里太久,容易发生窒息等险情。
张建平教授表示,分娩有很多种自然减痛的方法,包括丈夫的陪伴和按摩、导乐、呼吸法、穴位刺激法。他相信,新一代的独生女头次生育时,会更加谨慎选择分娩方式。
释疑
上环并不影响生育能力
有相当比例的高龄“单独”妈妈曾按计生部门要求上了节育环,很多人对此心存担忧。“上环并不影响生育能力,卵巢功能好坏与取环无关。”杨冬梓指出,取环后只要没有并发感染,是可以顺利怀孕的。威胁高龄单独妈生育能力的最大问题是妇科炎症导致的输卵管堵塞等疾病。徐珉主任医师指出,有些妈妈长期吃避孕药,要想尽快受孕,需要先停药三、六个月。
杨冬梓指出,生二胎不能让单独妈妈“一个人在战斗”,要节约备孕时间,老公也要配合好,除了查精子质量,还要减少应酬,禁酒,甚至查查有无血糖太高,以免影响精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