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母婴 > 生儿育女 > 疾病预防 >

夏季孩子易患哪些疾病?家长该如何应对?

发布: 2013-07-26 16:07:23  | 来源:www.xdjk.net  |编辑:王扬  |查看:

夏季天气炎热,儿童免疫力低下且新陈代谢较快,更易出现高温不耐受现象,如果家长在饮食护理等方面稍有差错,孩子因贪食、贪饮、贪凉或会蚊虫叮咬而染上传染病的风险就会更高。那么,孩子在夏季最容易患哪些疾病?家长应该如何选择和使用应急药物?现代健康网专家为你一一介绍。

夏季孩子易被五种疾病缠身

1、腹泻

夏季儿童往往会饮食不规律、进食过多、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贪食过凉食品或者开着空调睡觉,腹部受凉,由于胃动力不足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引起腹胀、腹泻、恶心、呕吐、返酸、烧心、嗳气(打嗝)等症状。

2、痢疾

夏季要警惕细菌性痢疾。菌痢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与不洁饮食有关。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菌痢类型中最严重的是急性中毒性菌痢,多发于儿童。起病急骤,高热,烦躁、嗜睡或反复抽风,短时间内可发生呼吸或循环衰竭而致死亡。

3、感冒

夏季胃肠型感冒多发,该病既有发热、头痛、咽痛的感冒症状,又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胃肠道症状。

4、疱疹性咽峡炎

这是今年夏天临床上比较多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疱疹性咽峡炎,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咽痛、流涎、拒食、呕吐等,体检可发现咽部数个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由于疱疹非常疼痛,患儿常哭闹不安,几天不能进食。该病为病毒感染引起,临床治疗主要为对症处理,发热可选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枕等,还可以口服扑热息痛、布洛芬等,也可口服一些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清开灵冲剂、蒲地蓝口服液等,一般不需用抗菌素。

5、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由蚊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高,是威胁人群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季节,流行地区分布与媒介蚊虫分布密切相关。

如何选择和使用应急药物?

便秘腹泻可补充水和电解质 不可自行服用止泻药

婴幼儿期的孩子常见腹泻和便秘。对于腹泻(每日大便超过4次),治疗主要以防止脱水为主。为补充足够的水和电解质,家中应备有口服补液盐,以备必要时冲饮服用。腹泻次数较多时应马上送医,不可自行服用止泻药。急性肠胃炎往往表现为上吐下泻,其处置方法与上面类似。如果呕吐严重无法进水则应立即送医。小儿便秘多数可经调整饮食缓解,如果长期不解大便,可用少量开塞露帮助排便。

热退后迅速恢复高热要立即送医

无论是呼吸道感染还是消化道感染,都可能伴随小儿体温升高。体温低于38.5℃时不用退热药,可用温水擦拭身体帮助降温。物理降温无效体温继续升高时可选用一些针对小儿的退烧药,如美林或泰诺林,必要时交替使用。高热、退热药效果不佳或热退后迅速恢复高热的立即送医。

咳嗽不应自行使用镇咳药物

小儿呼吸道感染及感染后往往伴随咳嗽。咳嗽的处理也应区分对待。 在疾病尚未明确前,家长不应自行使用镇咳药物(如止咳糖浆等)。 流鼻涕、打喷嚏、发热以及咳嗽往往是感冒的表现,市场上有很多针对儿童感冒的非处方药(OTC),其主要成分大同小异(主要含美沙芬、伪麻黄碱、氯苯那敏等),因此可于家中常备此类药物用以应急。但应提醒家长的是,某些小儿用药并非适合所有小儿,例如惠非宁(小儿)就不应用于2岁以下的幼儿,在服药前应注意阅读药品说明书。一些患儿在感冒治愈后会遗留长时间的干咳,对此类咳嗽,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咳药物。感冒时鼻涕多为清涕,如遇黄色脓涕伴头痛则说明患儿并发鼻窦炎,此时应送医院就诊,不可自行服药;咽痛伴高热往往提示扁桃体炎,此类急性细菌感染均不宜在家自行服药,应以医生处方为准,更不宜自行使用抗生素。

小儿外伤必备酒精和碘伏

小儿外伤很常见,家中应备有必要的消毒药品。常用医用酒精和碘伏(碘伏稀释后使用) 。伤处尽量不用红药水或紫药水涂抹,因其颜色可能影响医生判断伤情。药店出售无菌纱布、棉球和绷带,家中可常备以止血、覆盖用。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