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静不下来、爱破坏,这是你对过动儿的印象吗?
注意力不集中就是过动症?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而且是属于“不会好”的精神疾病,通常分成3种类型:
注意力不足
动来动去、讲话讲不停、到处破坏
上述2种症状混合
构成注意力不足过动症需要达成几种条件:
必须维持6个月以上的症状
症状12岁之前就有
症状造成学习、交友有困难
除了上述条件外,当然还要排除其他因素,例如家暴、霸凌、重听、弱势家庭等,必须先找出这些问题,才能正确判断是否为过动症。
不擅长调节情绪易引纠纷
过动儿有好几种类型,其个性与特质各不同,共同特征就是受委屈时不会跟大人哭诉,而是自行解决事情,这样也会导致暴力问题的发生;若被他人不公平对待会很敏感,对于是非对错也非常坚持,因此也常会被他人误会。
过动儿情绪调节能力较弱,容易产生学校适应问题,许多家长会采取转学的方式处理。然而,孩子要重新建立人际关系非常辛苦,建议家长好好与孩子沟通,先询问孩子的意见;若沟通后坚持要转学,建议家长先打听是否有适合孩子的学校,例如体能活动多、人数较少等条件。
选定好适合的学校后,建议家长先了解老师的个性,若是包容性较强的老师,可以和老师讨论过动儿的情况,例如在家里的情况、过去的求学经验;若是较严肃的老师,则不建议家长和老师提太多意见。
谈治疗前,先让孩子睡饱
在治疗过动症之前,建议家长、老师可以做到这些事,首先要先让孩子“睡饱”,睡眠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一。许多小孩忙于上课、补习、写功课,每天都只睡6、7个小时,等于剥夺了孩子的睡眠时间,也违反了“儿童人权”。
再来,教育现场的改变也很重要。现代小孩放学回家后有许多娱乐,像是电玩、桌游、手机等,隔天到学校坐在位置上学习,反而会让孩子难以适应,环境落差太大也会导致孩子无法集中注意力。
现在养孩子有两种极端方式,一种是过度紧张,另一种是过度放任。若家长用焦虑的状态去面对小孩,小孩也会察觉家长的焦虑,跟着呈现焦虑不安、情绪起伏的状态。若家庭氛围呈现和谐、平静的状态,小孩的个性也会较平静。
许多人认为吃药就可以解决过动问题,事实上药物只是辅助作用而已,当孩子服药时会比专心,也更容易把话听进去,这时候家长反而更要花时间陪伴与引导,教导孩子正确与人互动的方式,因为药物无法让孩子学习“社会化”。
总结来说,过动儿不一定要“被矫正成正常孩子”。过动儿有其优点,例如精力充沛、脑筋动很快、有正义感、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协助孩子找到兴趣,因过动儿遇到有兴趣的事情,其专注力会比其他孩子还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