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婚晚育、少子化问题日益严重,每一个新生命都弥足珍贵,早产安胎议题不容忽视!45岁的孙小姐届龄高龄产妇,在历经流产和2次试管婴儿后,终于怀上龙凤胎,却因孕期高位破水持续1周而紧急回医院安胎,由于子宫颈已打开,并出现宫缩现象,为防胎儿早产有并发症,紧急卧床安胎并施打新型安胎药,顺利将孕期延后至27周剖腹生产,顺利诞下健康双胞胎。
育龄女性逾34岁属于高龄产妇,台湾自2021年起,每3位产妇就有1位高龄,有较高罹患子癫痫症、姙娠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风险,可能诱发早产,严重恐危及生命安全,呼吁高风险孕产妇应具备安胎意识,并重视安胎药物使用的安全性。
早产定义为孕期20至37周出生
在晚婚晚育的倡导下,早产率居高不下,更有逐年升高趋势,平均每10名新生儿就有1名是早产儿,“早产活产的定义,是指已满20周、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分为自发性、破水及医源性早产;而20周以下的胎儿,基本上无法活产。”
早产依周数可分成以下3类:
极早期早产:20~28周
早期早产:28~32周
中晚期早产:32~37周
早产安胎的2大关键期,以针对极早期早产和早期早产为主。前者安胎是为了避免胎儿死亡;后者安胎则是为了预防早产儿从出生后到5岁以前,可能发生缺氧、慢性肺疾病、心脏问题、脑出血、感染、坏死性肠胃炎等并发症。
高风险孕产妇有早产前兆应安胎
一旦孕期出现早发性子宫收缩、阴道出血、下腹痛或破水等早产征兆,就应尽速就医,谨慎进行安胎照护,以延长怀孕周数,为胎儿争取更多时间待在妈妈子宫内发育成熟,提升存活率,降低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及后遗症风险。
哪些产妇可能需要安胎治疗?下列10大高风险群孕妇,对于安胎治疗的安全性需谨慎并多加留意,主动咨询医师,是否有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避免发生严重副作用,包括:
高龄孕妇
怀有多胞胎
孕前或孕期有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
孕前或孕期有糖尿病或姙娠糖尿病
甲状腺功能异常
肺部功能异常或气喘
肾功能异常
自体免疫疾病
孕前肥胖(身体质量指数BMI大于30)
电解质失调
新型安胎药副作用低更安全
目前可用于延迟早产的安胎治疗药物有两类,分别为乙型受体促效剂和新型催产素受体拮抗剂,皆已获健保给付,其中新药使用1次需打点滴2天,医师会视安胎情况判断需施打多久。
不过,临床研究显示,前者可能使孕妇产生心悸、胸闷、头晕、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更可能发生致命的急性肺水肿,因副作用发生率过高,目前欧美各国已不建议使用;后者新型药物因仅针对催产素受体作用,可精准抑制子宫收缩、心血管作用发生率低,副作用低且耐受性佳,成为更好、安全性高的孕妇安胎选择。
居家安胎避免运动、饮食刺激
高风险孕产妇除了安胎治疗用药,生活中还能透过哪些方式进行居家安胎护理?专家建议,少运动、少吃过辣过咸等刺激性食物、禁酒精,以卧床赡养为佳,可减少肠胃蠕动诱发子宫收缩的可能性,降低早产机率,让胎儿有更多时间健全生长,以及确保生产时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