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小姐从二十岁就开始有白头发。她当时正在念医学院,功课压力很大,从来没想过头发的问题,直到当实习医生,护士常常帮她拔白头发,才发现自己的白头发好像愈来愈多。
等生了第一个小孩、第二个小孩,当了主治医生之后,跟诊的护士或病人常常问她:“吴医师,你的白头发怎么这么多?”一再地询问与关切,让她不得不多照照镜子,看看自己的容颜,最后,在美观和维持自己专业形象的考虑下,她开始染发,也适度地打扮。
脸型丰腴可爱的吴小姐,现在有个外翘的发型,原本的黑发衬着玫瑰红的挑染,在脱下医师白袍之后,真像是卡通影片走出来的公主,端庄迷人。
基因决定了一切
从医学的观点来看,白头发或灰头发是黑色素细胞功能逐渐退化的结果。人在出生的时候,基因就决定了一个人的黑色素细胞功能何时会减退,当然,也决定了减退的速度。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从十几岁就开始有白头发,而有些人到了五、六十岁依然乌黑亮丽。遗传,的确是最主要的原因,许多少年白的人,父母很早就有白头发,但手足之间出现白发的时间和速度还是有个别差异。
专家比喻说,身体制造黑色素的地方就像是一个工厂,早在设厂时就已经决定了工厂的使用年限,到目前为止,人类无法推迟关厂的时间。唯一能做的是在工厂正常运作时,提供足够且适量的原料,让它能制造产品,避免产量下降或罢工的情形。
“均衡的饮食”是提供原料最好的方法,头发主要是由角质蛋白所构成,因此,蛋白质和胺基酸的摄取十分重要,但是做为辅助功用的维他命及微量元素也不可缺(如维他命B群、维他命E和铜离子等)。
放轻松过日子
除了基因这个先天、无法改变的因素,压力或重大的情绪转变,有时候也会让头发发白。
“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了头”是人人所熟知的故事,但皮肤科医生认为,在巨大的压力或打击之下应该是掉头发,而不是白头发,伍子胥应该是圆型秃的一种特例,因此,正确的解释应该是,他在一夜之间掉了所有的黑发,只留下白发。
这种例子在历史上不止一个,法国大革命时,君主和贵族一一被处决绞死,最后一位君王路易十六的皇后安朵奈特,在临上断头台前,美丽动人的长发,也是在一夕之间由黑转白。
有一个病人,年近60,原本有着正常的头发,在痛失爱女后,一个星期之内逐渐翻白,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人在用脑过度或情绪变化之下,也有可能影响头皮的血流状况,毛囊若无法获得适当的营养,会影响黑色素细胞和角质细胞的正常运作。
因此,除了提供足够的营养给制造黑色素的工厂之外,减少外在干扰,让工厂保持正常运作,也是另一个必要的条件。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头发长得茂密乌黑和“肝肾”有关。肾掌管人的发育、生长与老化,中医认为,“发者,乃血之余”。因此,人若是处于过劳或焦虑痛苦的状态,自然会影响肝血和精肾的功能,让头发变白。
因此,在基因还没有老化之前,有个规律的生活,放松的心情,让肝肾正常运作,自然会有漂亮的好头发。
而针对补肝固肾的食物如黑芝麻和何首乌,当然就成为对头发有用的营养食品。
拔一根长三根?
不管是少年白,还是老年白,当自己看到第一根白发,或不断滋长的白发时,心情总是复杂的。
拔头发一定是最本能的反应,于是就有旁人劝说:“别拔了,拔一根长三根呢。”这是真的吗?
医生异口同声地说,“拔多了,只会伤害毛囊,破坏周围的组织,让头发长不出来而已。”看来拔白头发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现在的染发技术进步,染料也比以前好,她选择染发来面对自己的白发问题。她的妈妈也是典型的少年白,近40岁时,就几乎全白了,以前只能选择沉重的黑色,现在的染料多样俏丽,吴怡君开朗地说:“给它一点颜色瞧瞧。”
然而,染发也有注意事项。首先,要选择合格的染发剂,并做贴肤试验,看看是否对染料过敏。
再者,要注意染发的程序,烫发两个星期之后才能染发,而且在烫发和染发之后都要护发。最后,不要在同一个地方重复染发,只要在新长出来的地方补色即可。
头发一个月长1公分,所以3-4个月染一次头发是最合适的,既不会过度刺激发质,也能达成美化的目的。
一样白发,两样情
白头发不一定代表老化,只说明了自己毛囊中的黑色素可能减少得比较快。整头黑发也不一定就是年轻人,因为有可能已经染过发。
重要的是自己怎么看待这件事,若是能欢喜接受,就让这渐渐发白的头发成为身体的一部份。若是有工作、心理或美观上的需要,就选择染发来修饰自己,而不是猛拔头发,怨叹过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