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美丽蜕变 > 护容美颜 > 美丽时讯 > 防晒 >

预防雀斑满脸 防晒产品这样选

发布: 2019-12-26 22:56:27  | 来源:现代健康网综合  |编辑:www.xdjk.net  |查看:
本文相关:
收藏
关于UVI 的信息可以在气象局上看到。简单来说,UVI 分成11级,以颜色区分为五级。如果今天是过量(红色)或危险级(紫色)的紫外线,那就应该尽量待在室内,避免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的时候外出,倘若必须要出门就尽量用帽子、阳伞、墨镜和防晒乳做保护。
预防雀斑满脸 防晒产品这样选
选择防晒产品三要点:
1、最重要的是“防晒系数”。
2、因季节和生活环境选择。
3、依产品的质地选择。
防晒产品最重要的是“防晒系数”
产品标示的SPF (Sun Protection Factor),是针对UVB防护功能的国际标准,数值越高表示保护力越大。目前对于UVA的防护功能,不像UVB有国际制定标准,不同国家对于UVA的防护功能标示有所不同,这是因为UVA对于皮肤的破坏属于慢性累积进行破坏,比较难建立国际公认的测量标准。
市面上较常看到的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和 PPD(Persistent Pigment Darkening),是代表防晒产品对UVA的保护力。PA是日系产品较常使用的标示,PPD则是欧美产品较常看到的标示。
防晒产品的“完整度”和“均匀度”
近年来,除了SPF和PA标记外,消费者会发现很多产品开始标示“临界波长”和“Boots star”。
就算是同样SPF 50, PA+++ 的产品, 用另外这两种测试方式,差异还是可能很大,这会影响到防晒的效果。
“临界波长”是美国防晒产品的指针,指的是让防护力降低的波长,紫外线一般落在290-400的波长范围,防晒产品的临界波长越宽,就越具保护力。“Boots star”的发展主要是为了标示防晒的“均匀度”, 从一颗星到五颗星,星星越多,代表UVA 对UVB的保护比例更完整。除了SPF 和PA,选择防晒产品时再考虑“临界波长”和“Boots star”会更完整。
因季节和生活环境做选择
我们可以依照不同的环境,选择不一样的防晒系数产品,像是夏天阳光普照,紫外线曝露量较高,就选择防晒系数较高的产品。相对如果是在办公室工作,则采用较低系数的产品,但如果是坐在窗边的位置,最好选择UVA保护力较高的产品。
依产品的质地选择
防晒产品的选择推陈出新,近年来还开始推出了喷雾式和粉饼式的防晒产品。防晒产品的选择必须依照个人的肤质和情况做调整。美国FDA 建议:防晒产品的量应达到2mg/cm2 ,此外会建议每2小时再重新涂抹,而且也应该在流汗后,毛巾擦拭,洗澡或是游泳之后重新涂抹。产品质地的选择建议:
乳霜 Cream
一般至干燥肤质适合。
水剂 Lotion
比较适合大范围涂抹,油性部位或是毛发的部位。
胶状 Gel
适合毛发部位,像是头皮或是胸口。
唇膏状 Stick
使用在难涂抹的部位,像是眼睛周围。
粉状和喷雾状防晒产品比较容易快速涂抹,常用在不易配合的小朋友身上;但是比较不确定涂抹的使用量。在使用喷雾时,也必须确保不会吸入防晒产品。
防晒成分的分类
防晒产品根据防护紫外线的原理,分成化学性防晒和物理性防晒。
化学性防晒产品
成分(Chemical/Organic ultraviolet filters)会被皮肤吸收,作用在皮肤上吸收紫外线转化成小量的热能。涂抹起来会比较透明、舒服,但部分成分会对皮肤造成刺激性。这一类的成分包括了Benzones、 Aminobenzoic acid、Salicylates 和Cinnamates。
物理性防晒产品
不会被皮肤所吸收,主要利用其特性过滤或反射阻挡紫外线的穿透,就如同镜子或铝箔片反射光的原理一样。物理性防晒产品对于皮肤刺激性比较低,不容易产生过敏,但是涂抹的时候比较会呈现粉状,颜色比较白。常见的物理性防晒(Inorganic/physical ultraviolet filters) 产品包含二氧化钛(Titanium dioxide)和氧化锌(Zinc oxide)。无论是物理性或是化学性防晒都能够保护皮肤不受到UVA或是 UVB 的伤害。
物理性和化学性防晒各有利弊,物理性防晒对于皮肤低刺激性是很好的选择,也不容易造成皮肤阻塞、痘痘的产生,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涂抹时候会太白,如果要达到建议的量,往往就会变成艺妓一样太白。
化学性防晒涂抹的时候,因为质地透明而比较舒服,但是因为化学性防晒可以被皮肤吸收,同时也一直都存在着可能影响到荷尔蒙的疑虑。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发布文章 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另:文章 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 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