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5日,由中国微循环学会与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主办、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承办、国家眼科诊断与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北京上工医信科技有限公司协办,旨在“提高糖网病筛查率,避免糖尿病人失明”的“中国糖网筛防工程”在北京举行了媒体发布会。“中国糖网筛防工程”项目专业委员会专家、相关项目医院领导及新闻媒体记者出席了本次活动。
“中国糖网筛防工程”在京正式发布
糖尿病人眼损伤严重,糖网筛防刻不容缓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从1980年的0.67%迅速攀升到2010年的11.6%,患者人数已经突破1.3亿人,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主持人,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长刘乃丰教授指出,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是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病”), 导致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糖网病是工作年龄段(18-65岁)居首位的致盲眼病,大约有8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糖网病,而且,失明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5倍。目前我国糖网病患者超过3000万人。糖网病是可以避免失明的眼病,只要在发病初期定期进行眼底检查,失明风险可下降94.4%。因此,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糖网病患者保留视力的关键。
东南大学医学院院长刘乃丰教授
但是,我国糖网病筛查率不足10%。绝大多数糖网病患者并不知道糖网病的危害,甚至不知道自己患有糖网病,对于更大范围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更是无视这个严重并发症的存在。
因此,关注并提高糖网病患者的知晓率和筛查率,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世界卫生组织更是将防治糖网病作为其“视觉2020”行动第二阶段的重点,号召全世界在2020年之前根治糖网病导致的失明。
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糖网筛防工程”的启动,将大幅度提高糖网病筛防水平,让更多的患者保留视力。
搭建全国联防平台,提高糖网筛防水平
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詹启敏院士出席本次会议并做了重要发言。他指出,目前,糖网病患者就诊晚,病情重,治疗预后差,医疗费用投入大,最终致盲不可逆转,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负担。“中国糖网筛防工程”将在全国范围内提高患者知晓率,提升糖网病的筛防水平,具有重要且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詹启敏院士并督促中国微循环学会及相关参与各方尽快将该活动落地,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中国微循环学会理事长詹启敏院士
会上,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和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子林教授介绍了“中国糖网筛防工程”。他将该工程形象地总结为“五个一”:在全国遴选有较好基础的100家医院,建立首批“筛防中心”,1年内完成10万人次的筛查,免费筛查1万名患者,对1万名患者进行教育,建立1万名患者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我国首部《中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与防治共识》。目前,“中国糖网筛防工程”已得到全国各大医院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
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和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子林教授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王凤华主任介绍了在内分泌科对糖网病进行一级筛防的重要性。他强调指出,糖网筛防刻不容缓,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患者首诊是内分泌科。因此,内分泌科应当成为糖网病筛防的第一道防线。“中国糖网筛防工程”的正式启动,是我国搭建糖网病一级筛防网络的起点,将会给我国糖网病筛防带来积极的影响。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王凤华主任
智能筛防技术助力,筛防平台得以落地
据卫计委统计,我国目前只有3.2万名眼科医生,其中,从事眼底医疗服务和研究的医生约800-1000人,相对于1亿多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眼科医生严重不足,这是导致我国糖网病筛查率非常低的重要原因。要改变这个现状并让“中国糖网筛防工程”落地,就必须解决这个“缺医”的核心矛盾。
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和开发,上工医信与国家眼科工程中心联合设立“眼病智能筛查联合实验室”, 基于“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由计算机学习眼科专家的技能,共同开发了糖网病智能筛查、诊断系统,在“云平台”上自动阅读和分析眼底照片,对糖网病进行筛查。这项技术的使用将使“中国糖网筛防工程”的落地更加现实。
专家学者现场体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像自动分析技术”
“中国糖网筛防工程”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和一致支持。他们认为,在国际爱眼日到来之际,该项目的启动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将实现糖网早期的筛查与防治,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失明风险,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