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的洞庭湖鼠灾是一种局部的灾害,作为远离灾区的民众,是否可以高枕无忧?比如像上海这样远离灾区的城市,是否也应该建立应对鼠传疾病的监控机制?
城市鼠类危害的方式与农村不同,主要是安全和卫生问题。安全问题主要是鼠类咬坏电缆、通讯线路造成火灾、停电、停产;卫生问题主要是鼠类污染食物,影响人类的健康。上海市卫生部门已建立了鼠类及鼠传疾病的监测网络,定期开展人群监测和鼠类携带病毒的监测。在全市城区,包括部分农村的住宅设立了鼠类的监测点,每月开展一次鼠密度监测,每年开展两次有组织的灭鼠活动,鼠密度基本控制在1%左右。但是,农村,尤其是农田的鼠类监测和控制工作相对薄弱,需要加强。
鼠类控制作为公共卫生工作的内容之一,政府应加大投入,委托专业机构开展长期灭鼠工作,如设置毒饵站。居民在灭鼠的同时,更应做好防鼠工作,如封堵与室外相通的洞、孔、缝,空调出水管、水管、煤气管的孔洞、排风口,下水道最好安装网罩。
此次洞庭湖鼠灾带给人类什么启示?
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生物的多样性,利用生物链制衡鼠类增长,是控制鼠类等野生动物大量繁殖的根本方法。人类必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无限制的占用,保护野生动物,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人鼠之战,任重道远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300万吨,因鼠害减产5000万吨,足供3亿人吃1年。此外,老鼠还是各种鼠源性疾病的传染源。全球90%的鼠种,携带着200多种病原体,能使人致病的病原体主要有57种。
据史料记载,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3次大规模鼠疫,死亡人数高达2亿以上,远远超过因战争死亡的总人数。鼠疫的首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地中海沿岸,共持续了五六十年,极流行期每天死亡上万人,死亡总人数近1亿。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欧洲共死亡2500万人,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4,意大利和英国的死亡人数则为其总人口的一半。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个国家,死亡人数达千万以上。现代科学证实:许多城市鼠多成灾,最终导致了鼠疫的大流行。??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曾遭遇过鼠患的威胁。1984年,喀麦隆暴发特大鼠患,造成该国椰子减产30%。1992年,哥伦比亚发生鼠灾,导致热带作物减产77%。1994年秋,印度暴发鼠灾,并导致鼠疫流行,当时仅用于治疗和预防鼠疫的费用就高达数百亿美元。几年前,3000多万只老鼠袭击了墨西哥城的主要食品供应市场,墨西哥当局出动了大批警察,采用化学药物才把这场灾害平息。埃及前几年也曾经遭遇过大规模鼠患,数百万只老鼠倾巢而出,几天内即把埃及4个省、数万顷农作物一扫而空,甚至袭击了家畜和孩子。去年,英国议会大厦也饱受鼠患困扰,人们一不留神就能和一种褐色小老鼠“不期而遇”。这些老鼠出没于议会大厦的办公室,有时甚至在记者席上“登堂亮相”。今年1月,俄罗斯西部地区因暖冬而闹鼠患,200人因染上鼠传疾病而住院。今年4月,秘鲁南部地区发生严重鼠灾,造成1.34万公顷农作物和牧场被毁,近15万农户遭受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并面临鼠疫的危险。